我市自2018年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0年6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投放分类垃圾桶20000余个,安装分类宣传栏3000多个。如今投放的分类垃圾桶起到了多大作用?记者走进部分小区、走上街头,实地探访分类垃圾桶的使用情况。
小区:“一袋子扔”习惯仍未改变
在万福馨苑小区,居民楼楼下安放着红、绿、蓝、灰四色垃圾桶,分门别类对应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生活垃圾分类标语和宣传栏随处可见,图文并茂地展示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然而记者在可回收垃圾桶里看到西瓜皮、树叶、塑料袋鱼龙混杂,同样,其他几个垃圾桶也是如此,没有一个是按照要求进行投放的。
傍晚,记者在此处观察了近20分钟,期间有5位居民下楼扔垃圾,居民基本上都是手拿一个塑料袋,袋子里果皮纸巾菜叶子全都放在一起,并未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直接将整袋垃圾随意扔进了开着盖子的垃圾桶中。
随后记者又探访了佳豪城市花苑小区,发现这个有16栋楼的小区只设有一处垃圾投放点,并有垃圾溢出现象。虽然垃圾投放点同样有垃圾分类宣传标识,但投放点垃圾桶老旧深知破损,没有办法区分投放,分类宣传标识沦为摆设。“小区里只有一处垃圾投放点,扔一趟垃圾来回得走15分钟,平时有些易拉罐、矿泉水瓶和快递包装这些可回收的垃圾也因为没有分类垃圾桶都就随手一块扔了,感觉挺浪费的。”市民王女士反映。
街头:“两边垃圾桶装的东西没什么差别”
我市街头的垃圾桶大部是分类垃圾桶,记者随机察看发现:可回收的垃圾桶内塞满了废纸、饮料纸杯和塑料垃圾,而不可回收的桶内则被扔了许多饮料瓶、纸箱等可回收垃圾。“两边垃圾桶装的东西没什么差别。”环卫工人告诉记者,尽管垃圾桶上的标识很明显,但市民们一般都不会留意分类垃圾桶上的标识,而是一扔了之,桶内的垃圾自然就无法分类处理。
记者观察到一位女士正在公交站点等车,随手将吃完的早餐扔进了路边的垃圾桶里,便上前询问这位女士是否注意到垃圾桶上的分类投放标识以及刚才的垃圾是否正确投放。“我刚才扔的时候也不知道该如何分类,就是凭感觉扔的。”王女士表示很无奈,“光靠我自己分类有什么用,其他人随手就扔,分类什么时候能见效果。”
末端处理需前端分类“给力”
小区、街头的垃圾不分类,这些混杂的垃圾到最后又会如何处理呢?
“环卫垃圾车在收运垃圾时基本都是一车拉走,我费时费力分好类的垃圾到了垃圾车里又被混在一起,我们就是在做无用功。”市民崔女士质疑道。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在推行垃圾分类之后,我市陆续增加垃圾分类运输车35辆,投资建设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有能力实现分类运输,分类后,其他垃圾进行焚烧处理;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则收集后暂存,达到一定量时交由专业企业进行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前端工作与末端处理二者缺一不可,无缝衔接才能实现垃圾有效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