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京依法推进垃圾分类以来,助力厨余垃圾减量的净菜颇受欢迎。然而,一些市民买回净菜后发现,“周末在家做四顿饭,净菜包装盒得扔掉十好几个,都是无处回收的其他垃圾。”减了厨余垃圾,却多了白色污染,这一现象值得重视。
推广净菜究竟有无必要?答案是肯定的。常下厨房的人都知道,下锅前去掉的尾菜部分,一般要占到蔬菜总重量的两三成。使用经过去土、去皮等初加工的半净菜,甚至是经过切块、切丝儿等深加工的即食净菜,明显能够减少餐前厨余垃圾,节省食物处理过程中水电气等能源的消耗。目前,每年有770多万吨蔬菜进京,按照20%的比例来算,会产生150多万吨垃圾,着实是个不小的数字。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净菜已占到市场全部供应量的80%以上。相比之下,北京的这个数字还不到10%……在为城市减负的背景之下,推广净菜势在必行。
净菜之所以带来白色垃圾的增加,过不在净菜本身,而在过度包装上。细看下来,不少超市货架和电商平台上的净菜包装可谓“豪华”:两棵小葱、一根芹菜就要裹上两三层保鲜膜,一小把金针菇、两三个西红柿就要放在塑料托盘上、再覆保鲜膜,有的还会缠上好几圈胶带……难道只有“里三层外三层”才能保证净菜干净?恐怕并不是。归根结底,还是商家看重“豪华包装”带来的附加价值。尾菜上使劲儿细抠,包装上肆意加码,折射出垃圾源头减量、绿色生产生活的理念没有落实到位。
垃圾分类减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算的是总体账、全局账。如果仅从某一环节着力,不顾其余,“摁下葫芦浮起瓢”,最终很可能徒劳无功。避免这一尴尬,必须通盘考量生产生活的各环节、各阶段。比如,在日本,“净菜进城”与“绿色包装”被视作同等重要的垃圾减量途径。由于纸张、纸板最易回收,日本以大量的纸包装取代塑料,形成了精致、美观、独特的日式包装风格。简约理念如此深入,自然不会在净菜包装上盲目装饰。借鉴他山之石,必须认真审视净菜生产、运输、销售等各流程,尽早拿出净菜处理的卫生标准、净菜包装的规范要求等一揽子方案,才能减到实处,最终“净到家”。
换个角度看,对于净菜包装的关注,折射出绿色生活理念正在蓬勃生长。垃圾分类这关键小事,关系未来,关乎每一个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多多拿出较真劲儿,定能持续积累成效,让城市减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