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一大早,记者在沙岭市场看到,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及第三方检测公司抽检人员正认真地对市场在售的猪肉、花菜、韭菜等食品进行抽检。“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市民生命安全的大事,我们除在节日期间对商超、市场、饭店等流通、餐饮环节食品进行安全抽检,平时也实行突击抽检、联合检查、发动群众参与监管。”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科科长王春晓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大食品安全财政和基础投入,已建立完善了公安、食安、农安“三安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共治共享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近三年来,累计受理食品类投诉举报2800余件,回复率达到100%;查处食品案件340余起,侦破违法犯罪案件10起,采取刑事措施18人,公开销毁假冒伪劣商品15.8吨,全市已经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足额投入
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
近年来,我市坚持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基础投入力度,进一步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近三年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500余万元,对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进行奖补,配备餐厨废弃物收运专用车辆;狠抓基层监管所标准化建设,配备执法车辆37辆、检测设备120套,更新一线监管人员执法终端310部,基层所办公用房、车辆、设施设备配备进一步得到保障。同时,建立起一支148人的协理员(退役士兵专项岗位)队伍,充实基层食品监管力量。在财政保障方面,将食品检测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足额保障食品检测经费,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多年保持98%以上。2019年和2020年分别完成食品检测4453批次、4386批次,检验量达到5.86份/千人、5.77份/千人,均超过4批次/千人国家标准;针对农兽药残留食品定性定量检测,分别达到1583批次、2250批次,检验量达到2.08份/千人、2.96份/千人,均超过2批次/千人国家标准。
“四个最严”
架起食品安全“高压线”
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惩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我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突出整治“一非两超”(非法添加、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制假售假、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大源头治理,加强“行刑衔接”,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和对失信食品生产经营者联合惩戒力度,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建立完善公安、食安、农安“三安联动”工作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切实形成打击合力。近三年来,我市累计受理食品类投诉举报2800余件,回复率达到100%;查处食品案件340余起,侦破违法犯罪案件10起,采取刑事措施18人。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市已经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社会共治
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
食品安全关系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最大的民生、最基本的公共安全。要构建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必须统筹整合各方资源,调动社会参与力量,共同参与、共担责任,共建共享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为此,我市开展了“市民关注的十大食品抽检民生调查”“你点我检、你拍我检、你选我检”等活动,提高了社会共治食品安全工作的透明度,让全民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对假冒伪劣产品保持高压态势,2020年以来,公开销毁假冒伪劣商品15.8吨,涵盖调味品、酒类、饮料、糕点、食用油等品种,货值60余万元。以科普宣传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城市重点道路和区域、媒体、村(社区)、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基层监管部门六个宣传阵地,多渠道、多视角、全方位宣传好我市食品安全各项工作,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