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人才是根本。如何在农村建立一支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近年来,我市超前谋划,坚持“内培外引”,优化乡村振兴人才配置,做全做实留才服务,最大限度地释放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红利,缓解乡村缺人的难题。
摸透底子“网”罗乡村人才
摸透人才家底儿,才能跨出人才资源配置的第一步。为此,我市在市级设立“乡村振兴人才配置中心”,牵头开展乡村振兴人才配置和人才配置网络平台建设及运营;在镇级设立12处人才工作站,统筹辖区资源开展人才配置;在村企组建人才工作联络员队伍,负责政策传递、信息采集。
“这样一个三级组织架构,搭建起以人才为中心,集技术、信息、项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配置网络服务平台,把人才纳入‘网’中。”乡村振兴人才工作专班人员介绍,同时,通过优化“招聘e站”“莱西人才港”等人才供需交流对接平台,实现从求助发布到需求满足的智能化服务与高效管理。目前,网络平台已登记农字类企业320家,微信服务号关注用户达6000余名,发布招聘岗位5600个,实现人岗匹配2700余人次。其中,青岛金妈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在平台发包项目,与高校建立合作,实现项目开发和人才引进“双赢”。
农民视角“对症”推广农技
正值“阳光玫瑰”成熟时节,位于夏格庄镇的青岛市培博果蔬专业合作社葡萄园里,社长董显勤正滔滔不绝地向果农解答葡萄“上香”秘诀,他去年指导的个别农户葡萄亩产值达14万元之高。
从葡萄种植“小白”变身合作社“当家人”和服务面积1000余亩的技术人员,董显勤直言要感谢市农广校组织的农民培训。而像他这样从学员晋升讲师的不在少数,全市已培训3100余名高素质农民,其中培训各类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265余人次。
为深挖“内潜”,我市着力培育本土技能人才,尤其注重做到按“需”制定培训内容,农技部门在组织培训之前多方调研,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以及电商平台的不断下沉,农村电商市场愈发活跃,农民对于电商学习有更多期待,针对于此,联合天天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培育乡村青年电商600余人。而这种“对路”的培训也很快转化成生产力,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5亿元,在全市网络零售额中占比近10%。
走心服务赢得“带不走”的队伍
“创业遇资金瓶颈,扎根有后顾之忧,这些都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乡村振兴人才工作专班人员介绍,为做好留才服务工作,我市把12项人才服务事项分解到部门,为人才提供住房、医疗、教育等“一站式”服务。
按照人才有价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人才资本化,将学历、履历、专利、社会资本认可度等纳入人才信贷决策支持体系,发放支持资金4500余万元,促进资本与人才的高效“联姻”;加大乡村人才服务力度,为符合条件的乡村人才提供落户、职称评聘、子女入学等一站式服务;发挥“人才住房”政策优势,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住房政策,缓解乡村人才住房难题,据悉,第一批360套人才住房年内达到预售条件,第二批300套新建人才住房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姜山湖国际人才小镇6311套人才住房启动建设,一排排引“凤”来栖的“梧桐树”即将拔地而起。截至目前,全市已引进硕博、高级职称及高技能人才107人,本专科及其他专技人才1500人,政策性扶持创业1653人、发放补贴资金3005万元,有力推动人才与产业协同发展,赢得一支“带不走”的乡村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