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救助供养金6246万元、新建3处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5处养老服务机构、7处社区助老大食堂、446名农村特困老人搬到城区养老院集中供养……这些关乎群众衣食冷暖的实事正逐一得到落实,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传递“民政温度”。“十三五”期间,我市聚焦群众关切,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老有所养、困有所助等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办,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养老服务事业稳步推进
“到这儿来,我的身体逐渐好转。这里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条件相当好,还能一起打扑克、打麻将,在养老院住得特别舒服。”芦素芬告诉记者。80多岁的芦素芬老人,心脏不太好,两年前到康馨护理中心,医生护士每天定期检查治疗,让她得到了很好地照顾。
近年来,我市以培育“颐养莱西”服务品牌为抓手,大力推动“两个转变”,全面建立起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形成“9073”养老服务格局。新建3处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5处养老服务机构、7处社区助老大食堂,培育了万林健康、丽馨居家、康馨护理等知名养老品牌,设立了莱西市“护工节”,初步构建起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创新农村敬老院集中管理体制,12处农村敬老院撤并整合,446名农村特困老人统一搬迁到城区养老院集中供养、安享晚年。
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完善
去年,市民政局抓好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年内先后3次提高低保标准,及时发放救助供养金6246万元。抓好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提高了审核审批效率;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开通绿色救助通道,为310个困难家庭发放救助金134.1万元。五年来,我市建立困难居民生活保障协调机制,健全主动发现、精准识别和及时纠错机制,把农村低保资金纳入了惠农“一本通”系统。规范建立12处镇街城乡居民家庭评估中心,精准核实居民家庭财产和收入,有效破解低保对象认定难题。2018年起为25.04万户居民家庭购买民生综合保险,增强了城乡居民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推进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形成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多方位、全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坚守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社区治理格局成效凸显
2021年春节前,小雨滴志愿者们策划了“邮寄爱”活动,邀请书法爱好者为留守老人送春联,并组织留守儿童为远在异乡的父母写“福”字。这是我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缩影。
近年来,我市成立市社工和志愿者联合会,引领全社会公益组织,积极探索莱西特色社会工作,创出了“社工+志愿者”融合发展的“莱西模式”,培育“齐鲁和谐使者”1名、青岛市“和谐使者”8名、莱西市“和谐使者”10名,提高了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带动影响力。同时,建立市镇两级视频网络平台,促进镇街力量下沉到115个农村社区,确保全市农村社区实现“五有”目标(即有场所办事、有队伍管事、有资金做事、有章程理事、有活动载事),夯实了基层社会治理基础,为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