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高标准农田57.75万亩,粮食主产区产能平均提高10%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全年总产值266亿元;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76个……一系列数据,展现着我市“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亮丽成绩单。
“十三五”期间,我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产品加工前伸后延,构建起上下游产业链和前中后环节紧密相连的“强大引擎”,趟出了一条基地支撑、龙头带动、优质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我市被评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山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主导产业基地“打头阵”
“去年种了200亩的高油酸花生,亩产700多斤,一亩地的收入比以前提高300多块。”姜山镇于旺庄自然村村民于志学说起去年的收益,乐的合不拢嘴。
我市培育形成了粮油、果品、蔬菜、畜牧四大优势主导产业,先后打造了胶东半岛最大的高油酸花生种植基地、北方万亩无核葡萄避雨栽培基地,以基地示范为引领,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深厚的原料基础。此外,确定了各区域种养结构调整和产业培育主攻方向,并在青岛市率先出台土地规模流转实施意见,通过“流转——整理——再流转”,全市土地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0%,形成了以大沽河生态农业发展带为轴线、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核心、9个镇级特色产业园区为支撑的“一带两核九园区”现代农业产业格局。
目前,全市建设高标准农田57.75万亩,粮食主产区产能平均提高10%以上,划定5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打造了22万亩粮食高产功能区、20万亩高效设施蔬菜种植区、10万亩优质果品生产功能区。设施农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达到25.75万亩,年产值达30亿元,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渠道。同时,科技赋能普及率进一步提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智慧农机实现“零突破”,新增无人植保机、无人驾驶北斗导航收获机、深松监测设备近1000台,被评为山东省首批“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
新型领军企业“挑大梁”
天猫旗舰店粉丝一年翻两番、全年蔬菜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6倍,因为国内肯德基提供超过60%生菜而被业界称为“生菜大王”的马铁民,2020年在终端消费者中也打出了名堂,其绿行者品牌西红柿、黄瓜、南瓜等蔬菜成为品牌农产品市场上的一匹“黑马”。马铁民创办的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在这波浪潮中跑赢“大盘”。
近年来,我市按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致富一方百姓”思路,在产业建链、补链、强链、拓链上做文章,强化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和资源整合,培育了青岛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5家,国家级5家,数量居全省县级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全年总产值266亿元。同时,在全市12处镇街成立了社会化服务中心,整合各类服务资源,为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统防统治、农机服务等公共服务,搭建双方联系合作桥梁。
目前,我市已形成了花生、蔬菜、果品、奶牛、生猪、肉鸡6大产业链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7000余家,全市80%以上的小农户从劳动力和初级产品提供者转变成为全产业链发展的践行者和获益者,2020年获评山东省农业“新六产”示范县。
优质特色农业“显身手”
“公司所生产的鲜牛奶都来自从澳洲引进的娟姗牛,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乳质浓厚,乳脂、乳蛋白含量超黑白花奶牛30%以上。”店埠镇青岛新高地奶牛养殖场负责人宫谋欣介绍,“我们希望将优质的奶制品提供给更多的消费者,让人们能够真正的喝上品质高端、奶源纯净的牛奶,因此在生产中坚持牛奶产量和品质的双提升。”
除畜牧业外,我市还先后制定了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的18个主导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0余项,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目前,我市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76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青岛市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7个,莱西大花生成为青岛市唯一入选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品牌。马连庄甜瓜、店埠胡萝卜成为首批亮相央视的“青岛农品”品牌。通过品牌引领,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今年,我市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重点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院上葡萄小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沽河街道食品产业集聚区,积极创建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培育莱西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大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提升产地商品化处理水平。以中建材智慧农业项目为载体,加快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