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主要道路“以克论净”,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对18个老旧住宅小区进行整治改造……“十三五”以来,我市全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民生实事实施,统筹科学规划,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助力经济发展,交出了一份城市建设高分答卷。
道路保洁由“扫”变“洗”
城区开启精细“美颜”模式
走在北京路的人行路上,红黄两色道板拼接成的人行道通畅整洁,一尘不染,道路两旁高大的树木与花草交相辉映,一辆辆往返的洒水车、洗扫车等环卫作业车辆不停地在抑尘、洗扫、冲洗等作业中,春日的北京路一派生机勃勃。
“十三五”期间,我市实施城乡环卫市场化改革,逐步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运转高效的环卫作业服务市场;道路保洁由“扫”向“洗”转变,60辆机械化保洁车保证了主次干道全部采用机械化联合作业,减少路面扬尘、提升路面洁净度,城区主要道路全部向“以克论净”的标准看齐,目前已打造“省深度保洁示范路”15条,基本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建成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通过焚烧发电的方式,有效处理我市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实现了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累计投资620余万元,新增公厕16座,改造4座,公厕总量达到60座;实施河道整治、公园绿化、道路绿化19项,共计完成绿化面积53.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4590.67万元,截止到2020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率39.1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55%,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3平方米;累计发展天然气民用户10万户,工商业用户累计开通245户,累计铺设管线658公里。
“大改大建”持续发力
满足广大居民迫切需求
“这下好了,道路平整了,楼房整洁了,还有了保温墙,冬天不怕冷了。”谈起小区的变化,百兴街小区外墙保温施工现场,居民李志民不禁竖起大拇指。“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对光华街、明华街等18个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的老旧住宅小区进行整治改造,外墙保温、更换落水管、修复破损路面、建设智慧社区等,共涉及113栋楼,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839户,昔日的老旧面貌焕然一新。“加强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改善城市形象的需要,更是广大居民的一种迫切愿望。近年来,我们从完善小区的功能,优化便民服务和提升宜居水平方面入手,全力推进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努力为广大群众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分管负责人介绍。
为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质量,“十三五”期间,我市在完善规划体系、补齐发展短板、改善民生环境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城市品位及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出台《关于加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扩大了保障范围,将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各类人才、新就业职工、本市农业转移人口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均纳入了公租房保障范围;累计新竣工公共租赁住房401套;新增租赁住房租金补贴发放家庭48户,累计发放租金补贴55万元;建筹人才住房2190套(间),其中488套已主体封顶,达到预售条件;完成棚户区改造416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706户。
破解发展堵点
为乡村振兴开山凿路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这是党中央对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明确部署。多措并举、攻坚克难,加快梳理和破解城乡融合发展堵点,才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山凿路、积势蓄能。“十三五”期间,我市通过高等院校建设、三座城建设、旧城改造、特色小镇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创建等方面工作加快城镇化发展;通过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店埠航空文化小镇、姜山新能源汽车小镇、沽河休闲小镇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生产生活融合、对经济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特色小镇。以纪念“莱西会议”30周年为契机,打造第一批产芝村、第二批沟东村、第三批姜家许村和萌山村省级美丽村居建设试点,积极带动庄扶新村、垛埠新村、双山新村等多个村庄的建设,打造莱西特色的“鲁派民居”。新建农村公厕184座,实现了户籍300户以上村庄公厕全覆盖,解决了我市农村公共厕所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建设标准低和服务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十四五’期间,我们重点改善保障民生,提升功能品质,围绕市政道路管网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园林绿化等方面,谋划一批重点项目,特别是河道整治、公园绿化、改善城市居住环境等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实事,都会在‘十四五’期间陆续实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