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0到2020,时代的脚步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坚守,三十年创新,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我们一直在路上,脚步铿锵,从未停留。
记者 徐亚晓 通讯员 孙甜甜
1990年8月,中央组织部等国家五部委在我市召开了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即“莱西会议”,推广了我市村级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确立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格局,在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发端于莱西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希望山东增强进取意识,勇探新路。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农村基层党建“莱西经验”的实践创新者周明金,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遵照总书记的嘱托,在省委、青岛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始终把深化拓展“莱西经验”作为“一号工程”,统筹推进农村组织体系优化、改革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城乡融合发展,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莱西力量。
配强“领头雁”激活“空心村”
随着时代变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在农村变得越来越稀有。2019年,市委通过党情民情大调研发现:全市农村人口占比由1990年的90%降到近50%,25万处宅基地有10万处无人居住,空置率达到40%,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严峻,部分村庄党组织甚至陷入“无人可选”的尴尬境地。处于社会大变革中的广袤农村,如何走出困局?
2019年,市委从长远考虑,优化农村党组织体系,统筹推进了村级组织优化调整。截至目前,全市已由861个建制村优化为142个,村民代表参与率达到80%以上,同意率达到95%以上。“原先个别村庄虽然规模很小,但该有的配套设施一样不能少,耗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率却不高。村级组织优化调整后可以有效整合资源资金资产,集中力量办大事。”沽河街道党工委书记徐东辉介绍。
村庄“一将难求”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怎样有效提升村庄带头人队伍整体素质?
2019年,市委组织部从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农村干部中,遴选出55名专业党建工作者,要求他们吃住在村,最低服务年限3年,帮助村庄解决实际问题。随后,我市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公开遴选村党组织书记,探索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路径,30 名优秀党员成为我市第一批遴选上岗的村书记。此外,我市适应乡村振兴战略新形势要求,建立新村党员议事代表制度,进一步提高新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议事决策质量,推进党内民主。
建好党组织 走出乡村善治路
90年代的后庄扶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先后建起了面粉厂、养鸡场等7个村办集体企业。其中,九联集团30多年经久不衰,如今已经成长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在的庄扶新村,人人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病有所医。
“王书记,又去开会?”“哎,嫩吃完饭出来溜达溜达……”早上7:20,庄扶新村党委书记王希科在去村委的路上,热情地和村民打招呼。
村民口中的“会”,是庄扶新村每天早上的村庄事务协调会,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现在,从党支部到新村党委,庄扶新村党员干部每天早上7:30开会协调村庄事务,风雨无阻。
结合新时代背景,庄扶新村完善了五项措施,推动乡村多元治理新格局,即开好一个“会”、管严一个“章”、做实一个“站”、用活一个“群”、密织一个“网”。
而在夏格庄镇,镇党委则通过建设道德教化阵地双山政德教育基地,对436位古今乡贤生平轶事进行深入挖掘解读,用道德引领风尚、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推动社会治理的“多元共治”。“我们在新村成立‘村民信用管理小组’,配套了《村民道德积分评议办法》,管理小组每季度会对全村村民进行1次道德评议和信用评价,评议分作为享受福利或进行惩戒的依据,强化道德约束力。”夏格庄镇党委副书记孙进利说。
庄扶新村和夏格庄镇的和谐有序是我市乡村治理成果的缩影。近年来,我市通过强化镇村党组织“统”的功能,扎实迈好“治”的步伐,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2019年 7月,山东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这更加坚定了我市持续有效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信心。
作为“三资”融合试点村的日庄镇沟东新村坚持“四不变、两不降”的原则,即自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社员土地承包经营权益不变,合作社社员宅基地使用权益不变,现有帮扶政策在帮扶期限内不变,自然村签订的合同相对方权益不变;经济合作社确保自然村村民福利待遇不降低,确保自然村退休干部的生活补贴标准不降低。全镇在推进“三资”清理过程中,不到2个月时间就清缴陈欠1300万元,其中沟东新村党总支仅用2天时间,就解决了玉池自然村十几年没有解决的资产管理混乱问题。
如果把村级组织优化比作修建大坝,那“三资”完全融合就意味着大坝的成功合拢,不仅借机理清了沉积已久的账目,还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积蓄了能量。我市市级成立青岛惠泽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12个镇街成立分公司,推进“土地集中流转—整理—再流转”,实现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多赢的局面。对不愿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其提供农资、机械、销售等社会化服务,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带动农民增收。
“以前俺村一亩地才200元还没人要,现在村里统一流转每亩1000元,集体和社员‘二八’分成,都收益。土地由政府一块管理,社员到这来打工,一年还能挣3万多元。”马连庄镇土地流转村民庞兰湘说道。
通过推动土地流转、社会化托管服务,变“分散经营”为“抱团发展”,我市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65.5万亩,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68.78%,形成了花生、蔬菜、果品、奶牛、生猪、肉鸡6大产业链条,将全市80%以上的农户纳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全市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新村达到38个,超过新村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产业的振兴更好地保障了农民群众的“钱袋子”,增添了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