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葛虹虹 通讯员 邱枫
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分类,是村庄清洁行动的一场“绿色革命”。近年来,我市探索激活“党建+垃圾分类”模式,用“红色力量”助推“绿色发展”,不仅“全面铺开”,更注重“落地生根”,目前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861个村庄花开遍地、硕果累累。
拓展“莱西经验”新实践 实现网格化管理
作为“莱西经验”的诞生地,我市在深化拓展“莱西经验”上始终坚持先行一步、广泛探索。各镇街依托“街道党工委—新村党委—自然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党组织架构,组建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体系。如,水集街道谭彪庄村由党支部书记牵头,村两委成员划片包户,将村庄分成5个区域,成立了5个分类工作小组,每组设1名组长、5名党员、1名村庄分类监督管理员,每名党员分包12户家庭,该村的分类达标率在90%以上。通过这种方式,使镇村网格化管理覆盖到每户家庭、每个村民,而市生活垃圾分类办公室也可通过网格化体系,从源头问题找到上层负责人,更加高效快速的落实工作。
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实现标准化引领
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过程中,通过创建示范点、选树典型、表彰先进等途径,使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分类工作成效日益显现,逐步涌现出谭彪庄村、产芝村等一批标准化分类示范村,带动全市农村分类工作规范提质,目前,全市12处镇街的861个村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展开,实现农村区域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2019年以来,我市每处镇街选取党组织过硬、环卫基础良好的村庄作为生活垃圾分类重点推进村庄,打造标准化分类示范村。各镇街根据实际,制定了专门的创建方案,由“班子成员牵头抓,包村干部驻村抓,支部书记全力抓,党员干部包户抓”,配齐分类设施,开展分类宣传,将各户垃圾分类开展情况与美丽庭院、文明家庭评选,以及村民福利等内容挂钩,对生活垃圾分类不到位的家庭,取消评先选优资格,对垃圾分类开展情况良好的“标兵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市级层面定期组织现场观摩会,通过“村与村之间学习、镇与镇之间比较”的评比推进,加快示范村创建工作。
坚持“一把手”抓“一把手” 落实常态化考核
我市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市委书记当好总指挥、镇街党委书记当好主管负责任人、村支部书记当好第一责任人的方式,实现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同时,通过建立“每周一通报、每月一排名,半年一观摩,年底一考核”的常态化督查评比机制,将生活垃圾分类日常工作开展的情况体现到村庄年终考核评比中。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各村支部书记绩效考核,与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按照每120户一名的标准,共配备农村分类督导员1689人,负责村庄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宣传、知识传授、工作指导和监督等工作,并按分类达标率对每一名督导员的业务进行量化考核评分,确保督导员能够切实发挥垃圾分类“检察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