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焕青
烈日酷暑,挡不住慰问残疾人的脚步,日前,水集街道残联来到产芝村80岁的残疾人徐炳奎家门走访慰问,让他感动不已:“感谢,感谢,上级和村里对我们照顾真是太周到了。”
重锤敲在服务上,这是水解街道残联的工作宗旨。为织密助残服务网络,水集街道在健全组织体系上下功夫。
为全面强化党建引领,街道残联及时根据市残联部署,率先指导城市社区、新村成立残疾人协会,在辖区80个社区居委会、自然村推行“党员联户+网格化”服务模式,网格员与党员包联残疾人,定期“串门入户”全面摸清残疾人服务需求、答疑解惑,用实际行动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织密了残疾人服务网络,实现了残疾人关爱全覆。
同时,为进一步为残疾人提供便捷高效服务,水集街道残联创新服务模式,加快流程再造,全面升级改造天津路便民服务大厅,就业保险、救助补贴、医疗失业、证件认定等80多项业务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打通了水集街道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极大地方便了残疾人在就业、医保、救助、康复等多方面业务的办理。积极协助市残联和评审专家对12名疑似残疾人办理了残疾证;为3户办理了城乡家庭最低生活救助;为45名轻度残疾人安置了公益岗位。街道残联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小雨滴”公益组织购买服务,用于关爱残疾人家庭子女或残疾儿童,提供学业指导、心理慰藉等专业服务,受到服务对象好评。
水集街道还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倡导良好社会风尚。充分利用网络、新闻媒体进行助残宣传,在社区主要街道、广场打造了助残“文化长廊”,组织助残爱心活动等,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倡导友爱、互助、融合、共享的理念,激发辖区扶残助残热情,营造了“平等、参与、共享”的社区助残氛围。积极组织发动辖区6支志愿者服务团队,利用节假日带上礼品走访慰问残疾人,为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助医助浴;为留守儿童、残疾人子女辅导功课、疏导心理;为广大轻度残疾人培训技能、宣传政策,形成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