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焕青
粉刷一新的墙壁、图文并茂的民俗文化故事、悬挂在墙壁上的木式车轮、横卧在墙根的石槽和竖立的木式推车……昔日破旧的房屋如今焕然一新,改建成了民俗博物馆,临街墙壁则进行了粉刷彩绘,并悬挂布置了一些即将失传的民俗实物,成为水集一村兴华街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不时引人驻足观看喝彩。
临街悬挂民俗实物供行人观瞻,这样的手笔竟然出自该村一村民——史世俊。
史世俊1977年出生,别看他今年只有43岁,但他从小就爱好收藏一些旧物件,铜钱、毛主席像章、瓶瓶罐罐一概不放过。中专毕业后,史世俊做过买卖、跑过运输、干过出租,不管干哪行,他总是能忙里偷闲,去找寻、收购自己喜欢的老物件。
从2004年开始,他放弃了其他事业,专门开始了老物件的收购、收藏和交易。
在史世俊眼里,他所收藏的老物件并不一定有多高的经济价值,关键是它们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随着自己藏品的增多,史世俊开办博物馆的想法也与日俱增。从2017年8月份开始,史世俊先后投资20余万元,修缮了水集一村兴华街的部分破旧房屋,共有600多平方米,开办起了“乡村记忆博物馆”,馆内陈列了以前称量粮食的升、斗,纺车、水车、木式推车,织布机、粗布衣衫、三寸绣花鞋等多种老物件。按照不同类别,史世俊还把博物馆分为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红色记忆三大展览区,所陈列的老物件大大小小已达三万余件,全部免费对外开放。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物件逐渐消失,我就是想通过开办博物馆的方式,留住乡村记忆,留下民俗财富,对曾经经历过的人是一种回忆,也让后代看看老一辈生活过、经历过的,不忘过去,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弘扬民俗文化,这对于我来说,既是传承,更是责任。”史世俊高兴地说。
去年来,为了进一步方便群众观瞻,史世俊除了自费把屋后的胡同进行粉刷彩绘,还悬挂了部分民俗实物。听说今年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史世俊更起劲了,临街的部分墙壁也进行了粉刷彩绘布置,目前已经完成30多米,面积达600多平方米。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俺也出一份力,俺要把这条街打造成民俗文化街。”史世俊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