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亚男 通讯员 隋志杰
残疾人因病致贫,她主动上门为其申请救助;刮风下雨,她首先想到的是残疾人的房子是否安全;逢年过节她都自己掏钱买些点心水果到残疾人家中去看望……作为水集街道残联理事长,于建英始终把残疾人利益挂在心上,做他们的贴心人,哪里的残疾人有困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义谭店村50多岁的村民苏某,丈夫车祸死亡后,儿子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无奈之下,她带儿子搬出居民区,住到了村外的几间破旧的老房子里,由于年久失修,房子透风漏气。于建英得知后便带领团队走进了她家中,对她进行疏导,把她的儿子送到了专业医院进行免费治疗,并帮助她家办理了农村低保,随后想方设法为这个家庭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修缮了住房,使这个家庭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于建英常说,如果基层残联工作是在“党和政府与残疾人之间”搭起的一座连心桥,那么,她就是这桥上的一块砖,就要用真心、爱心、细心和恒心,把党和政府的每一项好政策送到千家万户,诚心诚意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
在一次走访中,她发现前车村的封某,因车祸造成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妻子也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病,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他家门前有五级台阶,因上下台阶多次磕倒、绊倒。看到这一情况后她立即向残联申请了一辆轮椅送到他的家中,并在他家门前帮助修建了一个坡道、安装了扶手,保证了他家人的出行安全。
正是因为于建英把残疾人事业当作毕生的事业追求,真正用心来做,仅一年时间她便对水集街道辖内持证残疾人基本情况做到了“一口清”。在于建英的抽屉里整齐地摆放着10余本工作记录,这是她从事残疾人工作以来积攒下来的宝贵“财富”。
翻开记录本,没有讲究的格式,没有漂亮的字迹,只是一些琐碎的事情:哪个人、什么事、啥困难、咋帮助……事情办好了或困难解决了,就在记录的后面画个对号,没有办好或没有解决的,就想方设法为他们寻求帮助。她说:“看到记录的后面画上对号时,心中会充满无限的幸福。每一个对号后面都凝聚着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和厚爱,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