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党史研究中心 陈 磊
2018年7月1日,经单位推荐,组织安排我到夏格庄镇大宅科村担任第一书记,同时被选为市委乡村振兴驻夏格庄镇第五工作大队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协助工作大队做好各项宣传宣讲工作。
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坚持勤于学习、勤于调研、勤于锻炼。通过调研,我与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工作计划,在学、干中摸索,用了1个月的时间进村入户了解的各方面的情况。经过调研我认识到,“第一书记”既要抓党建又要促产业振兴,既要推进工作又要维护稳定,既要“介乎其中”又要“超乎其上”。
办好群众最关注的事
如何赢得基层干部群众的信任,应当是当好“第一书记”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去年8月,村庄不断有村民反映这几天自来水浑浊不能饮用,而且还出现排水管道排水不畅问题。经过实地查看,我了解到,每当下雨天村里经常发生此类情况。当时我想到,如果把解决村民饮用水质量问题作为突破口,岂不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说干就干,第二天我向单位汇报了相关情况并争取领导支持,随后联系了青岛海尔集团请求给予协调解决困难,不到2个周的时间里海尔集团无偿为夏格庄镇大宅科村提供了价值39800元的净水站一套,并在当月末安装调试完毕,有效解决了村民饮用水质量差的问题。
这件事使村民感受到我这个“第一书记”是来真心帮助他们的,赢得了大多数村民普遍认同。
让党员身份亮起来
为提高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有效性,我积极倡导开展 “党员亮身份示范带动”活动。经过一年时间酝酿,我和村“两委”干部一道探索出“党员示范带动 +N”模式。将全村238户村民居住位置划分为3个区域,上门发动群众,每天监督各自责任段卫生及其他问题情况。同时,我和村两委利用党课、党员会议宣传各地先进党员事迹,让群众学有标杆,干有目标。
实现乡村振兴,增强内生动力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选培是建强农村基层组织、优化村级干部队伍、助推农村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自去年10月开始,我与村两委着重从四个方面做好乡土人才工作:一是寄好《一封家信》,鼓励他们返乡创业、回村任职,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提供助力;二对在外工作人员进行摸排联系、入户登记,建立乡土人才台账和村级后备干部台账;三是建立乡土人才联络微信群,建立在外工作人员微信群;四是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外出工作人员参加的恳谈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共商家乡发展大计。让乡土人才用更多现代化产业示范项目引领和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把增加集体收入当成最上心的事
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什么项目是我驻村以来最上心也是最犯愁的一件事情,如何才能结合村情、民情找到一条适合大宅科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呢?
在工作大队指导带领下,我发现与传统的资金、产业、物资、建设项目等扶持方式相比,村集体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能够充分利用村委会屋顶、墙面及附属资源空地,更环保、更安全。分布式光伏电站建成后,所有资产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有效期为20年,每年可带来3.3万元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最终与莱西市钢毅太阳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项目运行管理上采取“党委政府+承建公司+国家电网+村委会”的运作机制,充分利用市委乡村振兴项目扶持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建设投入,以期达到村集体经济收入安全、长远、稳定的目标效果。
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落实方面,在镇党委和市委党史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积极联系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单位为大宅科村争取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18万元用于村庄硬化街道4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同时争取市文广新局为“村民夜校”更新了20套学习座椅。
善做“稳压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把主流舆论做大做强是建立良好舆论生态的关键。于是我建议村两委充分利用村庄无线喇叭成立大宅科村广播站,播放 “生活小知识”“身边好人好事”,引导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政策。当出现舆论热点影响工作时,主动设置新议题,让村民自觉出来抵制不良言行,弘扬正气,同时又为工作赢得回旋空间。
“第一书记”岗位特殊,涉及各个方面。村民李某某反映他的责任田少了几米;张某某反映田间路有问题……一年多来,通过评事说理,共妥善调处了村民鸡毛蒜皮小事30余件次。眼下,大宅科村无打架斗殴、无赌博、无封建迷信、无大操大办,更没有上镇去市上访的情况发生。现在大宅科村村民努力学习现代科技知识争相致富的热情逐渐高涨,村干部的威信进一步增强,村庄又焕发出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