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是第20个中国记者节。记者从事的工作就是奔走、倾听、采写、报道,用文字记录人间百态,用镜头留住世间冷暖,用热血报道公平正义,对他们而言,无需加冕,采访一线就是领奖台。“不在采访路上,就在采访现场,不在采访现场,就在撰写稿件。”这是记者的人生轨迹。此时此刻,我们的记者有的可能在现场录播;有的可能已走进基层;有的可能正在奋笔疾书赶写稿件;有的可能在编稿排版……在记者节来临之际,本报特推出记者节专版,也让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当一回版面的主角。
精打细磨用工匠精神做新闻
徐亚晓
从事新闻工作已6个年头,采访过多少人,写过多少篇稿件已记不清。但采访过程,是听故事的过程,也是记者向采访对象学习的过程。一路走来,这些采访经历让我获益良多,各行各业的杰出工作者们总能以工匠精神为我注入奋进的精神力量。
青岛中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鹏飞,在仅有几平米的实验室里,不断创新技术、升级产品。一台喷涂设备包含500多个部件,潘鹏飞件件都细细打磨,光是机器的后盖板,为把它做得更贴近用户实际需求,前前后后改了10多次设计,也正是这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支撑着中邦一步步在搪瓷静电喷涂行业从跟跑到领跑,叫响“中国创造”。
读好书,交高人,乃人生两大幸事。记者这一身份为我打开一条通道,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像潘鹏飞一样优秀的人,他们秉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高标准对待工作,坚决杜绝“差不多”现象,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实现了人生价值。作为记者,同样需要用工匠精神做新闻,精打细磨,讲好莱西故事,把更多正能量传递给大家。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刘斐斐
自1999年入台以来,解锁了人生太多的第一次,挑战了太多的不可能,实现了从一名老师到一名记者、主持人、策划人、制片人的成功转型,回首这20年岁月,最令我欣喜的是自己一直在成长、在进步、在突破,零基础的我开始注重加强自身学习,刻苦钻研新闻业务和播音工作,也深深懂得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名播音员,不能只是传话筒,既要有学者的睿智,又要有记者的敏锐,才能在电视与观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工作20年完成了1500多期节目、主持近500场晚会,每年的春节晚会、市里举行的大型活动等都能看到我的身影。
2016年光荣当选第九届莱西市政协委员,先后被评为“莱西市优秀新闻工作者”“莱西市先进工作者”“莱西市三八红旗手”“社会文化工作先进个人”“青岛市广播电视台主持奖一等奖”……
每一个奖项荣誉都见证着20年青春的重要人生节点,都在不断更新我的人生舞台,尽管在“幕后”的我会因为常年的高跟鞋久站腰肌劳损,会为了保持身材不吃晚饭,会亏欠家庭和孩子,会加班加点、昼夜颠倒,但每当站上舞台接受灯光镜头的洗礼,一瞬间就可以点燃我的热情,给观众呈现沉稳、大气、优雅的刘斐斐,我想让自己的工作热情感染周围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为融媒体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做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永远在路上 每天都收获
杜茜
记者是一个永远年轻的职业,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报纸上;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作为新闻记者的四年,是我蜕变和成长的四年,从象牙塔走出的大学生到独立承担重大新闻报道的媒体记者,我一直在路上。在路上,用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载着这个大青岛北部绿色崛起的典范之城发展的每一个脚印,书写着莱西这个小城的光荣与梦想。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对记者这一职业的认识,我认为是:“作为一名记者,永远都在路上,喜欢这份艰辛,尊重这份使命,所以固守这份职责,每一天都有收获”。辛苦中感受职责,笔触下守望道义。在我们的节日里,蓦然回首,多少风雨,多少汗水,都化为点点思绪出现在此刻脑海里。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有人说:“选择做记者,就是选择了奔走和忙碌,选择了勇敢和责任,选择了为别人做嫁衣,为历史做记录。”对于深爱这一职业的人来说,奔走和忙碌才能让我们深入新闻事件的核心、才能了解和掌握最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勇敢和责任让我们怀着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去担当、去报道、去揭示新闻事件最真实的一面;正是这些让我更加充实,为身为记者而倍感自豪。
20年不忘初心选择无悔
李远
入行20年,面容已不再年轻,头发已不再浓密,青春已渐渐远去。在还不到回忆的年纪回首这20年的日日夜夜,惟感自豪的是:激情仍在,动力依然,前进的脚步没有停歇!
新闻工作是个充满挑战、需要激情、不怕艰辛、固守职责的行业。20年前,怀着要当一名记者的梦想,一次次利用业余时间进企业、到村庄去采访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当一篇篇稿子变成铅字或被电台播出,激动的心情至今难忘;20年来,从业余通讯员走上记者岗位,始终心怀感恩之心,不忘初心,加倍工作,坚守在现场采访,把最感人的故事与场景记录下来。因为选择了它,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付出和努力;20年里,有成功、有遗憾、有欢笑、有泪水,但在一个充满朝气、团结如一、力求上进、感动常在的团队里工作,心里是一种别样的温暖和激情。
十余年坚守 新闻路上依然“少年”
万野
2005年夏,刚出大学校门的我怀揣着记者梦来到了广播电视台,从此踏上新闻采编的道路。时光荏苒,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初心和对新闻事业的执着追求。奔跑在新闻路上的我,依然“少年”。
十四年,5000多个日夜,我和同事们用脚步丈量城市发展进程,用眼睛发现城市变化之美,用镜头记录城市蝶变成果,在城市变迁中感受着幸福生活。我忘不了采访农民丰收后喜悦的笑脸;忘不了先模人物每一个动人瞬间;忘不了城市管理者默默付出的身影;更忘不了项目建设者在高温和泥土中忙碌的每一天;忘不了一个个大项目拔地而起后的震撼。
经常的外出采访、熬夜加班写稿子,让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家人。即便是节假日,由于需要随时待命出现场做采访,也不能和家人一起外出。母亲曾经抱怨过,哪有这样的孩子,天天把家当旅店,住一晚就走。但这依然没能阻止我奔向新闻采访的道路。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记者,因为,这份职业让我和同事们的人生价值得到最大的实现,赋予了我们记录城市发展每一个重要阶段的重任。记者,记着初心,记着担当,记着坚守,记着作为。未来,我将带着责任与使命,带着理想和信念,不辱使命、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老百姓是咱们新闻源泉的“衣食父母”
苏明君
到今年的记者节这天,我正好在电视台从事新闻工作整整20年了。20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只有真心实意与老百姓心贴心、交朋友,把老百姓作为我们新闻采访源泉的衣食父母,才能采访出有深度、广度和温度的好新闻。
我工作照上的这位聚精会神看我采访的农民朋友,叫张明星,是沽河街道南王庄村人,微信昵称“开着拖拉机看风景”。也正是一次采访中结识了这位既是诗人,又是种菜、种粮能手的朋友,让我在采访农业生产中能及时了解当地农情,如鱼得水。 2015年,我连续采写的《麦子黄了、农民笑了》《麦子熟了、农民乐了》等,在《青岛新闻》播发后,引起了强烈反响。
今秋,我到日庄镇一个花生专业合作社采访高油酸花生收获时,原本是计划采访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期间有位合作社社员却现场拿出手机,搞起了现场高产花生良种的直播,我当即灵机一动,采访出的《莱西:“花生网红”话增收》,被山东台头条采用。
农民朋友是咱们新闻采访的动力,是新闻采访的“舆情表”,是新闻创作的最好老师,总结我每年100多篇青岛台以上的电视新闻用稿,都是与跑基层、交朋友、舍得田间苦,换来新闻活分不开的。老百姓真的是咱们新闻工作者新闻源泉的衣食父母,要多与老百姓交朋友。
你我继续前行
高欢欢
大学毕业时,听到“记者”两个字最先想到的是风光靓丽。而真正走上记者这个岗位,经过了十一年的历练,在今天这个记者的节日,所有的酸甜苦辣全部涌上。
风里雨里节日里,记者不在新闻现场就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为了一篇及时的新闻报道,我们可能顶着烈日迎着暴风雨前行,汗水雨水浸湿衣衫;我们可能连夜辗转到达采访地点;我们可能一整天都没顾上一顿饭,匆匆忙忙地奔波在路上、在办公室埋头敲打键盘写稿;我们时时刻刻绷着弦准备加班加点……外人眼里风光得体的女记者,家人朋友眼中的“女汉子”。记者确实是一个辛苦的职业,但每完成一篇用心写过的稿子,心里成就感会很大,那种感觉很美好。
一条路,一席话,一支笔,所幸,我们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一群团结协作的“赶路人”,我们共同消化压力和困难,彼此加油打气,激励着在媒体人道路上继续前行。“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新时代,新媒体,新担当,新作为,记者之路注定山高水长。初心在,就会有千山万水,继续为写出深度与温度共存的新闻报道而奋斗。
团结就是力量,拼搏就有希望
王仁辉
手机台——这个广电的新生儿已经一岁了。这个浸润着我们汗水,承载着广电人希望的新部门,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的坎坷。
“广电的出路在哪里?广电人应该怎么办?广电的明天会怎样?”……这是第一次全体职工大会上,让广电人记忆犹新的三个问号。长时间工资不到位,让大部分人麻木了,大家看不到未来,找不到方向,混日子的消极气氛笼罩着整个大楼,年轻人想尽办法离开广电。三连问掷地有声,震耳发聩!
一切不应该再沉沦下去,我们应该带头干起来!
刚到手机台,一切都是新的,没有交通工具,我们自己开车,没确定平台,我们先准备着。四个月时间,我们完成了“握得莱西”APP、公众号各项功能开发测试。
随后,我们又承接了莱西新闻中心、2019世界休闲体育大会、莱西文旅局的公众号编发任务,成立了短视频制作、学习强国供稿、活动直播、民情热线小组。人员少,我们都身兼数职。
10月20日,我们接到紧急通知,休闲体育大会闭幕式要全程直播,并要给凤凰网等提供信号。在短短四个小时时间里,我们没顾上吃午饭,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直播点击量达到六十二万人次。
融媒体中心的成立,为我们打造了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压力,我们不会退缩,因为我们坚信:团结就是力量,拼搏就有希望!
心有所持 坚定前行
赵惠清
人们常说,一粒种子,只有深深地根植沃土,才能生机无限;一名报人,只有燃烧激情,才能蓬勃向上!从莱西日报社到莱西市新闻中心再到今天的莱西市融媒体中心,我见证了单位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在单位这个大集体里,大家为着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既是同事,更是兄弟姐妹。我们一起策划专题、探索宣传方向、切磋摄影技术、讨论版式创新,不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
“我不在报社,就在外出组稿的路上。”从进入报社的第一天,策划、沟通、组版、写稿、摄影、排版、校对就成了我生活中的“一日三餐”。作为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我不曾畏惧,凭借着一股子闯的劲头,朝着梦想的方向不断追逐。一晃20年过去了,激情和岁月铸就了一篇篇散发着墨香的特刊、专版、专题、软文,每每得到读者和客户的反馈和好评,就有了辛苦后的安慰和油然而生的成就感。
从青年新闻工作者到“老”报人,蓦然回首,走过的这一段人生旅程,成为我生命中最美丽的华章。在莱西实现大发展的全新舞台上,作为新闻人,倍感使命光荣,责任艰巨。当第二十个记者节来临之际,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愿以毕生的精力,抒写新时代的美好篇章,讴歌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不辜负社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者的深厚期待。
用脚步丈量深度 用作品显示温度
蔡磊
自2005年进入莱西电视台这个大家庭,我一直担任《与法同行》栏目的主持人并独自完成节目的编辑制作。
经过两年的艰苦作战,使我历练成为了即采、编、播于一体的多面手。2017年我又通过竞争上岗,担任了《美丽村镇》栏目的制片人。
从《幸福社区》接棒《美丽村镇》,从单纯报道水集街道办事处到宣传莱西十二个镇街,任务和压力与日俱增。近三年来,我怀着一颗对农民、农村服务的热心,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全力为乡镇政府服务,做好全方位宣传报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19年,我将借助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的有利契机,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踏实工作,继续前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用电波承载生命 用话筒记录人生
张伟东
我今年35岁,是莱西之声(fm100.7)一名普通的主持人。参加工作十多年来,我先后主导创办《一路畅通》《交警直播间》《莱西人》等名牌节目,受到广大听众的普遍好评;策划了“少儿才艺大赛、朗读莱西、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庆六一关爱留守儿童”等大型公益赛事,组织同事连续参与大型公益活动“高考志愿服务车队”,为考生提供贴心的送考服务,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一张“有声的名片”……我用自己对广播工作真挚的热爱和专业精神赢得了同事和听众的认可,连续十年被单位表彰为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莱西市“十佳优秀青年”,策划主持的《一路畅通》节目在山东省2015年度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选中获得广播社教公众性节目二等奖。
“用电波承载生命,用话筒记录人生”,是我十多年广播主持工作一以贯之的职业追求,“做一份工作,内心总要有些执念,既然选择成为主持人,就注定要用不变的坚守,去捕捉瞬息万变的世界;要用个人冷静平和的话语,去记录他人蓬勃火热的生活。”这,就是我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