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于德才 采访整理:马栋远
我叫于德才,男,汉族,莱西市日庄镇常家屯村人,1927年1月5日出生,小学文化,1942年参军,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军旅生涯中共荣获三等功2次、嘉奖6次。
小时候,我经常在村里看到共产党的抗日宣传画,那时候,我就想当兵,想参加八路军。为什么呢?想打跑鬼子。在1942年,整个华北平原、胶东半岛都笼罩在日本鬼子的战火硝烟下。小鬼子真凶啊!到村里后,就随便抢东西,看见什么抢什么,即使喝一口水,也要将水缸砸烂后再走。
在这种备受压迫的环境下,年仅15岁的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并参加了抗日战争。刚参军那会儿,我又瘦又小,站起来还没有一杆枪高,背上枪以后那个枪托子还在地上耷拉着。
我记得在胶东半岛的一次重大战役中,当时日军部队装备精良,人员训练有素,而我方武器大部分都是战场上缴获的,人数少、战术素养也差。在这次战役中,当地一马平川,地势平坦,没有什么土坡、土堆作掩体,我们几乎都是在庄稼地里与日军交战,用一垛一垛的谷秸作掩体跟日本人对打。可是谷秸轻易就能被子弹穿透,我亲眼看见日本人的重型机枪,朝着我们作掩体的谷秸堆扫射,好多战士就悄无声息地死在谷秸堆后。
当时战况极其惨烈,我军死伤无数,战士们的遗体都横倒在田野上,鲜血撒了整整一地。但就是在这种惨烈艰苦的战斗环境中,我们的部队仍然坚守阵地,经过一天一夜的鏖战,在后方部队的支援下,最终把日军从莱阳城赶到水集河南岸。
在水集河一役,那个夜晚更是极其惨烈。日军用密集的炮火攻击我们,我们的部队没有防备,很多战友被炸得遍体鳞伤,有的更是被炸得血肉横飞,惨不忍睹。到了第二天早上,整个水集河河面上,漂着的几乎都是战友们的尸体。但我们最终挺过来了,在上级的指挥下,通过游击战的战术,一路上不走大道,一直打到灵山,把日军打退后直奔掖县,从掖县打到平度城,打开平度城的西门,攻进城里,缴获了日军的物资弹药。
抗日战争结束后,我从龙口上船,被部队安排到东北打游击战。1948年10月,我随队参加了辽沈战役。
当时在东北,我军和国民党交战很吃力,武器真的只是“小米加步枪”,国民党则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拥有飞机、坦克等当时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是,部队上下都知道这是一场不能失败的战役,因此,连续召开了三次动员会,号召全军全力以赴,同时,司令员特别强调了要保存实力,不要盲目,一切听指挥。
在锦州会战中,我们面对的是十倍于己的敌人的陆海空立体进攻。国民党的飞机贴地飞行,战士们能轻易地看清战斗机飞行员整齐的穿着,精良的装备,还有疯狂的表情。战斗机仗着解放军没有精良的防空力量,疯狂地向我军阵地倾泻机载机枪的大口径枪弹,在离地面只有半个电线杆高度时才开始爬升。放眼望去,地面早已被子弹打得坑坑洼洼,土地被子弹的热量炙烤地冒出阵阵黑烟,地面上残肢断臂横七竖八地散落着,我们战友的血液被涂抹在地面上,我方损失惨重。
战役第二天,我跟随战友窝在战壕里待命,因为是刚挖的,所以战壕的深度并不深。机枪子弹在头顶呼啸而过,密集的炸弹爆炸在距战壕不远的地方,泥土和弹片大片大片地倾倒进简陋的战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