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所海
“我教书整整四十年......”昌德松深情地回忆起他以前的故事。
1954年,随着公民教育的权利首次被写入宪法,年仅22岁的昌德松走进孙受张格庄小学,学校是破旧不堪的几间土坯房,木格子窗户,凹凸不平的地面,一阵风刮来,四处尘土飞扬。当时工资只有29块钱,但教师职业备受尊敬。学校有统一的食堂,每到饭点,校长和其他年长的老师都把好吃的拣给这个新老师。
新中国成立时间短,不仅物资缺乏,能当教师的人才也异常紧缺。两年后,优秀的昌德松被调到孙受中心完全小学任教。就这样,昌德松先后在董家山后小学、马连庄小学教书数年,期间两年,他还受聘为机关干部教师,专门为乡干部讲课。1972年,他来到院上中心小学,一直在院上工作到1993年退休。
“那会儿,有几年是村里各家各户排饭,我在学校吃的次数不多,但有件事却是记忆深刻!”昌德松若有所思地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孩子们穿衣、吃饭都成问题。有一次,一个小孩来学校送饭,他望着盘子里的韭菜炒鸡蛋不肯走,我就拉着他一起吃了那顿饭,后来小孩母亲好一顿批评他!”
昌德松的老伴儿张英笑着道,改革开放后,物质生活大变样。他一直说“是党给我们带来美好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现在退休工资不低,他总琢磨怎样回报社会。2001年,他开始在庭院的墙壁上写古今诗、画壁画,创办文化庭院。2008年奥运会期间,他自掏腰包买来石灰和涂料,将门口长120米的小胡同粉刷一新,并亲手在墙上描绘奥运知识,当时被称为“奥运胡同”。
他在家门口创办了“传统文化胡同”“红色文化胡同”“时光印象胡同”“成长关爱胡同”“社区文化胡同”“法德教育胡同”六条特色胡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昌德松家庭被授予“全国最美家庭”和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文化胡同先后成为莱西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莱西市四中、莱西市中心小学等学校的爱国教育基地。社区里传播正能量、拥戴党中央、争做志愿者、助人为乐蔚然成风,不少人自觉加入文化胡同的打造之中。从一个人自掏腰包,到十多个人齐心创作,再到全社区参与维护,永兴街社区的文化胡同成为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听习总书记的话,跟党走,筑起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有我一份!”87岁的昌德松欣喜而又坚定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