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建君
“党建聚心、帮扶发力、借力突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河头店镇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有效利用上级的资金帮扶、技术支持和信息资源,近几年,河头店镇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村民腰包鼓了,连一些“落后村”“空壳村”也成了富裕村。
以党建为基石,夯实发展根基
“前几年,俺家要开一个证明,去了村委好几趟都没找到人,现在可不一样了,听说村民有事,村干部不但不躲,还主动找上门帮忙!”记者在河头店镇陈家村采访时,村民张女士对村两委干部赞不绝口。说起陈家村的变化,青岛市派驻河头店镇工作队队长、市政协办公厅副主任刘胜茂也感慨不已,他介绍说,陈家村以前不但穷,村民们还没有心思去致富,更找不到致富的门路,导致村子越穷越乱、越乱越穷。为此,在河头店镇党委支持下,工作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引导村两委干部树立为民服务意识,改变工作态度。党员干部思想转变了,如何发展经济,带领村民致富成了关键,为此,工作队根据村庄种植蔬菜多的优势,多方筹集资金,为陈家村投资50万元,建设了7-8个蔬菜大棚。
“村党支部建设是村集体经济振兴的组织保障,我们创新组织各村开展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和党员联户活动,激励村党支部争先创优。”河头店镇党委书记崔旭升介绍,河头店镇积极推动各村党支部规范党的组织生活,抓好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让村干部真正能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带领村民致富放在首位,为全镇村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打破禁锢,“空壳村”变明星村
村庄穷,是制约发展的困难,但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和障碍,是干部们的思想保守、方法老旧、作风消极。在镇党委的引导下,河头店镇姜格村两委干部积极改变工作作风和态度,高效利用上级帮扶资金,硬是把草莓种植做成大产业。
“我们村是远近闻名的草莓种植专业村,村民经济收入还不错,而村集体几乎没有收入,就是一个空壳。经过镇政府和工作队的引导,我们积极开拓思路,转变作风,现在村集体收入增加了,也能为村民办更多的实事了。”姜格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成兵告诉记者。针对“空壳村”的问题,河头店镇和工作队瞄准姜格庄村的交通和农业区位优势,给村里的“农创园”综合体开发开了“良方”,结合姜格庄村地理标志性草莓和集采摘、观光、休闲、垂钓、爬山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申报了青岛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如今的姜格庄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河头店镇镇长孙强介绍说,下一步,河头店镇将结合姜格庄村地理标志性草莓,努力打造集采摘、观光、休闲、垂钓、爬山于一体“田园综合体”,依托“乐在莱西”品牌打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将在镇域内大力培育姜格庄村这样的专业、特色农业产业村庄,让村集体和村民在致富路上齐驱并驾。
输血再造,壮大集体经济
一个地方的自身发展乏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输血再造的能力和勇气。河头店镇有效利用上级的资金帮扶、技术支持和信息资源,积极培养干群的创新意识和工作方法,在集体经济振兴工作中硕果累累。2018年以来,3名青岛市级“第一书记”及1支乡村振兴工作队共计9人,分别包联分散辖区内重点村庄,进行长期驻村帮扶工作。为统筹发挥好两支队伍作用,河头店镇在各方面积极提供引导支持,充分利用帮扶资金和工作队成员单位作用,联系协调青岛海尔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日日顺物流有限公司以及青岛市政协、市质监局、市北区有关单位等近20多个单位及企业,来河头店镇考察与洽谈项目。“现在镇上的这些联镇帮村的帮扶力量对于镇村来说都是绝好的资源。”在河头店镇党委书记崔旭升看来,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拓宽外部增收渠道,主要应从帮扶力量支持的项目着手,这样为乡村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姜格庄村“田园综合体”建设,陈家村投资50万元,建设7-8个蔬菜大棚……这些输血再造举措,不但使河头店镇的集体经济振兴工作取得不少成绩,也让他们为以后的工作攒足了劲儿、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