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围绕建设“国家级的‘碳谷’产业示范基地”和“国际一流的石墨烯新材料生产基地”,打造园区平台、搭建科技平台、培育孵化平台,重燃我市石墨产业辉煌的新“烯”望,且看——
□莱西市情/莱西新闻/莱西新闻网 记者 杜茜 通讯员 高绪正
“中国石墨看山东,山东石墨看南墅”。 走进位于南墅镇的石墨新材料产业集聚区,长江以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墨烯导电导热剂生产线在此落户;石墨污水零排放和资源化利用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德通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等18家科技型企业林立……今日这番景象,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石墨产业清晰的规划,吸引一个个科技型企业纷纷落户,一批批专家学者接连涌入。目前,全国石墨产品年交易量100万吨左右,我市加工交易量近50万吨,占全国石墨市场半壁江山,在黑色石墨产业上打造的“绿色碳谷”正快速崛起。
莱西拥有丰富的晶质石墨矿产资源,是国内石墨资源三大主要产地之一,境内已经探明石墨矿石储量达1.7亿吨,品位3-5%,已开采约0.7亿吨。导电性石墨与绝缘性云母相伴相生,用简单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很难分离。因此,晶质石墨以大鳞片占比高,云母含量低为优。南墅石墨矿正100目以上的大鳞片含量能占到50%以上,而云母含量约占20%。国内其他两大产地石墨,一处大鳞片占比高但云母含量占比约达50%,一处云母含量占比为30%左右但可选性差。昔日的南墅石墨矿是国内石墨深加工技术和产业标准的输出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技术优势赋予了南墅石墨良好的品牌效应,在国际市场上标注“NANSHU”字样的石墨产品,是高品质石墨产品的象征,价格在国际上一度比其他产地的石墨产品高20%左右。
市场风云变幻,2005年,因体制、管理等各种原因,曾经辉煌的南墅石墨矿破产。许多原矿厂的技术工人、销售人员及部分民营企业家依托南墅石墨品牌效应,纷纷创办企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南墅镇辖区内发展起 20-30家小有规模的石墨加工企业,较好地传承了原南墅石墨矿石墨加工技术,但是“各自为营”的石墨企业如空中繁星,微弱光芒不足以照亮壮大之路,企业做大做强面临环保达标、技术创新、品牌效应等重重困难。
为重燃石墨产业发展“烯”望,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建设“国家级的‘碳谷’产业示范基地”和“国际一流的石墨烯新材料生产基地”的发展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要求,南墅镇党委政府积极建设石墨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搭平台、聚企业、引人才、兴产业,打造“绿色碳谷”,促进石墨产业发展提档升级,打造百亿元世界级新材料产业链。
打造园区平台
集聚效应引“凤”来栖
市委市政府自青岛国资委手中接过原山东南墅石墨矿这片空置厂房、5000多亩闲置土地后,便将盘活闲置土地、重塑石墨辉煌作为目标。为整合石墨资源,南墅镇党委政府把产业规划与运营招商有机结合,探索“EPC+PPP”投融资建设路径,与中工国际、新五矿、中铁建、城乡投等公司对接,聘请山东鲁建规划设计院,以原山东省南墅石墨矿和闲置厂房为依托,按照现代化工业园的建设标准,进行目标为650公顷的石墨新材料工业园的建设。2012年,该园区被认定为“青岛石墨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纳入青岛市集聚区统一规划建设,奠定了南墅镇石墨产业在整个青岛市规划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这一认定,为将园区打造成国家级“碳谷”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南墅镇党委政府从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入手,先后投入2亿余元,实施园区内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工程,提升园区“颜值”;为给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利用邻近埃维燃气管道的条件,投资3000万元新建天然气站一座,解决集聚区工业用气问题。基础设施是园区发展基础,企业集聚是园区发展关键,在利用园区平台招商过程中,我市摒弃过去“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方式,从引资转变为选资,引进青岛德通纳米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华高墨烯有限公司等高科技项目,发展高端石墨产品,淘汰高能耗、有污染的低端石墨产品,实现石墨产业的提档升级,调整产品结构由初级产品向深加工及制品转变。 同时,企业集聚带来产品互补,园区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互合作,提供技术、产品支撑,降低物流成本,稳控产品质量。百佳创想公司生产的石墨烯分散剂可以与德通纳米、德安新碳等石墨烯企业合作;百兴石墨等企业的膨胀石墨可以供应给德通纳米、泰星科技等企业,作为制备石墨烯、石墨纸的原材料。目前,园区从基础设施配套到企业互为补充的集聚发展,已吸引入驻园区的石墨生产企业达18家,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1家,青岛市重点项目4家,为园区发展带来新“烯”望。
石墨加工企业在提纯石墨过程中会产生酸性废水,不经严格处理后排放,会破坏环境,影响生态。2017年8月,山东省委下发的《山东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总体工作方案》中也明确要求,化工园区需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否则一律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园区内1/3石墨加工企业的涉水项目全部停产,企业因废水处理设备必不可少却投入巨大、无利润可言感到“苦恼”。企业有所恼,政府则有所为。“企业集聚有助于资源共享。市委市政府投资3亿元,引进石墨污水零排放和资源化利用项目,为园区石墨生产企业解决资金压力与石墨污水处理的两难。”南墅镇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该项目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项目完工后,日处理污水能力达4000吨,能够为园区内石墨企业的涉水项目进行废水处理,处理达标的中水再全部循环回企业使用,全程零排放、无污染。这将彻底解决园区内生产污水问题,并配套建设10公里排污管网,与主排污管网连接,形成绿色循环的环保产业链条。
搭建科技平台
创新驱动企业发展
园区给予企业集聚发展的平台,科技则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由于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功能性材料的突破性进展,科学家预言:“20世纪是硅的世纪,21世纪将是碳的世纪。”近年来,南墅镇利用园区平台引进高端人才,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参加石墨烯产业的高端论坛、加盟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联盟,组织企业家们赴外地学习培训,开拓视野;加强与市科工信局等部门及国内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合作,搭建碳材料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平台。
石墨烯是从层状石墨晶格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厚度的二维碳晶体,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2016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把南墅石墨新材料产业园区升级为市级园区,并批准设立青岛南墅资产运营有限公司,依托该公司的投融资平台,根据产业升级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快园区高科技项目引进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得益于该公司的投融资平台支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完善,南墅镇成功引进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主席萧小月教授,并成立青岛德通纳米技术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采用自主开发的绿色无污染石墨烯物理生产工艺,已建成江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年产5000吨高品质石墨烯导电导热剂生产线,该产品主要应用于高品质电池电极导电剂、高导热石墨烯复合材料、海洋工程重防腐涂料和电磁屏蔽涂料,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余万元。人才带动项目,项目吸引人才。在多方接洽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石墨烯之父”安德烈·海姆教授与南墅镇资产运营公司、青岛德通纳米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从事新型石墨烯复合材料生产的科技型公司——青岛德安新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也落户南墅镇。该公司总投资3亿元,将安德烈·海姆教授团队开发的石墨烯复合材料技术与萧小月教授团队开发的生产工艺相结合,致力于石墨烯工程塑料、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应用,该项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这正是我市“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模式的生动体现,高端人才的技术优势,为我市成为石墨烯行业的领跑者之一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带动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始终凤毛麟角,许多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对投入大、收益周期长的科研投入有限,人才紧缺、技术落后,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隐痛”。为此,南墅镇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帮助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解决人才、技术的瓶颈。“我们与青岛理工大学的教授建立雇佣关系,并合作研发出超薄石墨散热膜,厚度仅0.01mm,比国家标准要求的0.02mm还要薄。”泰星石墨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希山向记者介绍,早在2010年,他们领先国内市场,研发出石墨散热膜,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国内市场占有率虽稳居前列,由于缺乏国际专利的布局,产品“无法跨出国门”,成为泰星跨越发展的一大遗憾。自那时起,刘希山意识到,注重政策走向、提前谋划发展,才能始终走在市场前端,占据行业领先地位。自2015年年底,国家煤改电政策的逐步推行,刘希山便迅速地开始研发利用石墨材料的远红外发热保健产品,在市科工信局指导帮助下成功申报专利9项,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该公司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石墨烯远红外护腰、护膝、石墨烯电发热膜产品的开拓发展,使公司年利润从过去500万元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1500万元。
青岛华腾石墨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置换”,则展示了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新方式。该公司球形石墨生产线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主要应用于电池的负极材料。近年来,随着天然石墨的市场缩小,继续从事天然石墨生产的利润有所下滑,2016年开始,该公司通过精进石墨加工工艺,转型做市场需求量更大的人造石墨锂电负极材料,并因其技术领先,产品质量过硬,成为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人造石墨材料的主要供应商。“负极材料包覆技术是华腾石墨欠缺的,人造石墨的技术优势又被上海杉杉看重,于是就想到‘技术置换、互利共赢’的方式促成两家企业的长期合作。”南墅镇相关负责人说道。“上海杉杉的技术团队入驻我们企业,我们提供人造石墨材料,他们帮助完成负极材料包覆,生产出的负极材料再全部卖给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华腾石墨总经理刘晓威介绍,通过技术置换方式,华腾石墨的利润比过去翻了一番。2017年,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的订单达7000-8000吨,今年,打算追加订单达到3万吨,这也迫使他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
培育孵化平台
探索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新模式
立足南墅石墨产业的长远发展,南墅镇从石墨新材料产业孵化、企业融资、市场营销、服务发展入手探索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模式。 2015年,南墅镇党委政府通过企业融资、银行贷款和政府补助方式,依托高端人才推进石墨产业转型升级,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共建了河北工业大学青岛碳材料产业研究院。该院是我市为做大做强石墨特色产业,推进石墨产业创新发展,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基本思路,规划建设的石墨及碳材料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石墨产业专业孵化器,为我市石墨企业提供研发、孵化、技术转移为一体的全链条孵化服务。
为破解石墨产业领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平台的孵化项目的融资难问题,南墅资产运营公司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积极寻求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石墨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投资有融资需求的石墨新材料企业;另一方面,采用平台担保,为企业增信,通过帮助企业贷款解决资金短缺难题。
市场为王是产业发展导向,为了石墨新材料持续、健康发展,南墅镇与中国五矿洽谈合作打造全国石墨制品集散地,同时引进专业电商企业成立青岛伍贰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线上石墨制品展示、销售平台,线下、线上同时发力,解决产业发展的产品出口,为产业发展提供闭环服务。
“我们在石墨新材料集聚区还将配建120亩的小企业创业园,为研究院研发成果提供产业化基地,提供从项目孵化到规模化生产的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南墅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无论是否属于本地,只要是好项目,他们都愿意投入资金,提供办公场所、实验设备共享等孵化服务,直至进入小企业创业园进行试产,他们打造的是项目引进—孵化—中试—量产的跨越式招商创新模式和碳材料特色创新平台,探索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新模式。截至目前,安德烈·海姆教授和萧小月教授团队、中科院李玉良院士团队、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殷福星团队、中国石油大学吴明铂教授团队等四支人才团队已签约入驻研究院。
“建平台,聚企业,引人才,兴产业”,我市石墨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蓝图已绘,莱西石墨产业犹如潜龙在渊,蓄势待发,一篇点“石”成金的文章正在莱西大地书写!
推动南墅碳材料产业崛起
南墅镇镇长 孙涛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青岛市委“创新+三个更加”目标要求和莱西市委的“1+5+4”目标体系,依托全面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机遇,快速推进碳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南墅镇将着力推进四方面工作:一是围绕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坚持走高端路线,以安德烈·海姆教授、萧小月博士、李玉良院士等国内外顶尖人才为引领,瞄准石墨烯等高技术领域开展合作,努力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二是加快推动石墨污水专业处理厂和园区管廊建设,确保十月份正式投产,保障园区其他涉水生产线年内投产。三是加速河工大碳材料研究院建设,办好中国·莱西·先进碳材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力促以德通公司为主的石墨烯项目达产,推进德通纳米公司与中国移动、力神集团等合作项目实现产能突破;推动华高墨烯项目落地达产;推动泰星公司石墨烯产品正式上市。四是坚持“傍大款”借力发展策略,积极争取引进五矿集团项目破题落地,力促江西紫宸与青北公司项目合作,落地腾讯英诺众创空间孵化转移项目。我们坚信2018年定会成为南墅镇碳材料产业的崛起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