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远 通讯员 张艳华
今年以来,我市有效降水量与往年同期比较明显减少,部分地区出现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小麦生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姜山镇保护性耕作项目的田块在大旱之年依然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
市农机局有关技术人员介绍,今年,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小麦,与传统作业方式种的小麦长势形成鲜明对比。新型保护性耕作技术蓄水保墒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同一地块上,保护性耕作方式比传统作业方式小麦要晚收割3-5天,小麦产量比传统作业方式高50公斤,亩均增收110元,同时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翻耕作业1次、减少浇水1次,可节约成本50元,通过长期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也可减少化肥使用量。按一年两作、“节本增效”方式计算,平均每亩预计增加收入280元。
据了解,保护性耕作是在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情况下,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我市从2007年开始在姜山镇实施保护性耕作,在农业部、青岛农机局和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在姜山镇、夏格庄镇、院上镇、马连庄镇、沽河街道等镇街建立了保护性耕作示范区,通过保护性耕作示范区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已经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0多万亩。
据专家实测,实施保护性耕作的耕地,一个生长季至少可以节省一次灌水,一亩节水50至60立方米,另外,连续5年不间断进行保护性耕作,耕地的有机质就会提高0.12%~0.15%,土地的蓄水量也能提高15%,抗旱性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