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莱西青岛国内视频金融房产教育时尚美食美容健康旅游汽车副刊平安魅力工业环境民生媒体理论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7-02-28 19:31:42    来源:    编辑: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7年2月28日在莱西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莱西市代理市长  姜水清
 
 



  一、2016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16年,面对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奋力攻坚,苦干实干,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增长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8%,完成了青岛下达的进出口、外资到账、实际利用内资和节能减排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发展质效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8%。21个青岛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北汽新能源莱西基地获得全国首个电动车生产资质,国轩电池正式投产。引进“石墨烯之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德烈·海姆教授,合作成立德安新碳复合材料公司。强化企业扶持,扭转持续29个月工业用电负增长局面。50强企业地方税收增长26.9%。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2%。投资120亿元的姜山湿地综合开发项目签约落户。牵头组建半岛县域旅游合作联盟,举办节庆活动70余个,培育全国“休闲农庄”4家、省级乡村旅游点21处,旅游收入增长28%。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胶东乡村物流发展论坛”。新增银行2家。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80%,去化周期减少5.5个月。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新建科技型孵化器6个,集聚服务创客1000余人次。新增授权发明专利84件,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4.2%。德通纳米项目获全省唯一“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建设特色农业园区87处,新增农产品品牌18个,培育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各200家。建设马连庄、日庄等镇高标准农田18.3万亩。76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纳入追溯体系,“三品一标”生产基地达到65万亩。
 
  (二)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城市总规及海绵城市等3个专项规划取得初步成果,镇级总规和控制性详规编制有序推进。缤纷五洲城市综合体主体完工,前后塔等6个棚改项目加快建设。完成城区雨污分流、道路改造等工程40余项,建成城乡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86公里。实施水源开发和客水调引等系列工程,有效保障居民用水。新开工新型农村社区6个,实施美丽乡村试点9个。智慧城市地理信息平台、天网工程一期通过验收。综合整治市容环境,依法拆违2.5万平方米,顺利通过省卫生城市复审。出台物业管理意见,小区物业管理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落实生态环境质量补偿机制,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农作物秸秆连续4年零焚烧,大气PM2.5和PM10浓度分别下降10%和6%。铺设镇街污水管网65公里,大沽河支流整治等工程按期推进,生态考核断面和重点湖泊水质基本稳定达标。改革基层环保执法机制,查处违法企业125家,罚款700余万元,刑拘19人。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综合整治土地4466亩,复垦工矿废弃地4035亩。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改厕5万座。造林3.1万亩,绿化村庄230个。
 
  (四)民生事业不断加强。落实26项创业就业政策,新增就业1.6万人。推行新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居民大病医保等标准。高龄津贴提标扩面,为60岁以上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改造农村危房1600户。改造农村薄弱学校20所,建成标准化食堂14处,济南路中学、实验中学等16项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推进顺利,民办国开学校基本完工。引进青岛首家航空类职业大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在职业中专挂牌,高职教育办学实现突破。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推开。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探索建立市镇村分级诊疗模式,逐步推进基层国医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加强,编制西沙埠遗址保护规划,市民文化中心全面启用,新编戏剧《夕照别样红》《沽水星火》。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快严”行动,集中整改隐患1.5万余项。积极推进食安城市创建,查处食品案件303起。完善治安防控机制,新发伤害类案件办结率居青岛各区市前列,刑事发案保持青岛4市最低。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导向,以“休闲体育大会+”的思路,引导形成良好发展预期,全力集聚各方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全面跨越。生产总值连破400亿元、500亿元大关,达到56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9亿元,较2011年翻了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4亿元,是2011年的1.9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2.17缩小到2.07。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10亿元,年均增长17%。建设青岛市重点项目65个。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数量成倍增长。新增纳税过千万元企业15家,总数达到3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款余额195亿元和198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2倍和2.8倍。挂牌企业实现零突破,“新三板”“四板”企业达到50家。累计到账外资20亿美元,完成进出口148.7亿美元,被评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特别是青岛2015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圆满成功,“田园生态休闲莱西”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中,我市综合竞争力排名46位。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创新驱动这一核心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创新、业态创新和技术创新,发展方式和动力有序转换,发展质量全面提升。三次产业比例由12:51.5:36.5优化为11.9:47.73:40.37。大力提升传统主导产业,投入技改资金639.5亿元,完成技改项目460个。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性石墨新材料产业快速崛起,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幅5个百分点。休闲旅游产业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业态快速发展。承接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获评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市、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建成专业电商园区8个,1000余家企业“触网”,电商交易额突破50亿元,被评为省电商示范县。以园区为载体、服务为保障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全面建立。粮食生产“十四连丰”。肉蛋奶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保持全省领先。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现代农业示范区、首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级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顺利完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居全省第2、青岛第1。788个村庄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332个村庄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三权分置”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获评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建成青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家、科技孵化器32万平方米。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端人才19人,建成院士工作站3个。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81件,驰、著名商标拥有量成倍增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一体发展这一重要原则,紧紧围绕建设田园式生态家园总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着力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5%,较2011年提高4.1个百分点。完成各类规划78个,城乡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青荣城际铁路全线贯通,龙青高速青岛段投入使用,潍莱高铁规划建设,青荣城际铁路站、潍莱高铁站“两站合一”获批,半岛陆路交通枢纽地位日渐突出。新建体育场馆、休闲生态公园等公益设施6.5万平方米,城区主干道基本实现沥青铺装,新增绿地84万平方米,供热、供电等市政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姜山、南墅和店埠获评全国重点镇,其中姜山和南墅进入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店埠入选青岛十大特色小镇。着力提升群众居住环境,累计拆迁5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2个,开工新型农村社区59个,龙泉湖社区、葛家泊社区整村搬迁入住。获评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成为国内首个城区公交电动化县级市,顺利通过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认定。关停昌华、东方化工等一批落后产能企业,万元GDP能耗较2011年下降18%。持续开展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实施城乡污水纳管整治,万辆黄标车全部淘汰。大沽河治理工程全面完工,呈现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景观。累计造林13.1万亩,绿化村庄578个。注重土地资源有效利用,被评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民生改善这一根本追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推动生活水平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民生福祉全面增强。财政民生支出累计134.6亿元。实施民生实事46件。落实精准扶贫项目332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经济薄弱镇、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构建城乡一体就业扶持机制,增加就业9.9万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衔接,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五保供养和城乡低保等标准逐年提高,发放各类保障、救助款7.5亿元。实现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获评国家无障碍建设示范市、省社区康复示范市。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连续两届获评省双拥模范城。有效化解老工业企业遗留问题。改造农村危房5163户。新建改造中低压线路1813.6公里。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基础设施,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公立医院改革顺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标扩面,药品实现“零差率”销售。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吕剧《断桥惊魂》荣获泰山文艺奖一等奖并晋京演出。西沙埠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连续四届获评省级文明市。严格依法监管,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完善领导干部公开接访机制,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治安防控体系,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防、水文、气象、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新成绩,统计、史志、档案工作有序推进,外事、侨务、对台和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依法行政这一基本遵循,优化服务理念,着力深化改革,狠抓工作落实,行政效能全面提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累计办理建议提案2086件。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公布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单,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有效释放改革红利。建立“全口径”政府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实现全覆盖。实施公车改革,规范国资、国企管理,资源配置更加科学高效。大力推进政务便民服务下沉,群众办事更加便捷。组织开展“三民”活动,政民互动渠道进一步畅通。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规范制约权力运行。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大幅下降。实行公共资金、国有资产资源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促进增收节支4.7亿元。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
 
  今后五年,我们将全面贯彻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融入青岛“三中心一基地”建设战略,勇于担当、奋力争先,统筹布局、科学推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在新征程上实现新跨越。
 
  今后五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产业迈向中高端,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48:45。主要目标的确定,既与“十三五”规划相衔接,又体现了市十四次党代会基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发展得更好更快。
 
  未来五年,我们将坚持创新发展,在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上继续奋斗,加快建设“富强莱西”。  
 
       把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全面推进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对接,发展壮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培育新动力、新结构、新特色、新优势。引导传统产业向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迈进,新能源汽车、石墨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0%左右;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订单农业,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逐步由大变强;着力打造半岛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和物流集散中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1%左右;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年均增长0.2个百分点以上,成为青岛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未来五年,我们将坚持协调发展,在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上继续奋斗,加快建设“宜居莱西”。坚持多规合一,全面实施“轴带展开、双核驱动、北优南扩、组团发展、园区支撑”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增强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不断提升镇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完善信息化精细管理服务机制,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9.4%和66.4%,功能互补、特色鲜明、一体发展的现代城乡形态基本形成。
 
  未来五年,我们将坚持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继续奋斗,加快建设“美丽莱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严格实行生态红线制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着力构筑以大沽河为生态中轴,以大青山为生态屏障,以莱西湖、月湖、青山湖等水体为生态原底,以滨河滨湖湿地为生态要素的生态格局,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林木覆盖率达到38%以上。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培育全民绿色风尚,擦亮“田园生态休闲莱西”城市名片,建设半岛中部生态美丽标杆城市。
 
  未来五年,我们将坚持开放发展,在增强竞争优势上继续奋斗,加快建设“活力莱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全面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举,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在对外开放中增创发展新优势,开拓发展新空间,打造半岛开放新高地。
 
  未来五年,我们将坚持共享发展,在增进民生福祉上继续奋斗,加快建设“幸福莱西”。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特别是机会公平。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目标。深化“平安莱西”建设,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努力提升社会文明和谐程度。优化资源布局,大力引进社会资本,统筹推进养老、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让老年人得到更多关怀、青年人拥有更多机会、孩子们获得更多关爱,成为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
 
三、2017年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落实市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我市实际,确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完成青岛下达的进出口、外资到账、实际利用内资和节能减排任务。重点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着力稳增长,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坚持从供需两侧发力,抓住企业发展、有效投入、消费升级、防范风险等关键环节,完善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稳住经济发展基本面。
 
  推动企业振兴发展。综合运用改革、财税、金融等手段,健全企业减负机制,帮助企业轻装前进。科学调度要素资源,保障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生产需求。积极提供增信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推动成熟企业上市、挂牌企业转板,新增“新三板”“四板”企业15家。强化“50强”“50成”企业包联,支持实力型、潜力型企业加快发展。深入一线服务,积极帮扶临时性困难企业。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积极培育“百年老店”。支持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层次,增强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确保出口过千万美元企业稳定在40家以上。
 
  扩大有效投入。突出项目招引,明确镇街和园区定位,强化招商队伍,完善招商体制,优化项目服务,深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全民招商,加强高端领域、重点环节对接合作,力争新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65个以上。推动资源要素、优质服务向重点园区、重大产业项目集中,新开工青岛市重点项目20个以上。积极帮助基层破解制约投资的瓶颈问题,推动投资顺畅高效。根据产业改造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产品供给等领域实际需求,筛选确定一批有吸引力的PPP项目,设立政府股权投资基金,创新项目收益和分配机制,引导更多民间资本投向调结构、惠民生等领域。
 
  促进消费升级。推进缤纷五洲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传统商贸触网升级,积极发展体验式消费。推进青岛北路汽贸商圈规划建设,加快构建业态完善、配套齐全的新型汽贸园区,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规范提升养老、家政、教育等消费热点,扩大城乡居民预期消费。认真落实户籍人口城镇化措施,加快市民化步伐,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强化消费市场监管,提升重点消费领域服务质量,全力为消费者提供一流消费体验,打造放心消费城市。
 
  防范发展风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强化税源建设,促进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规范金融监管和融资行为,加强企业资金链风险防控,妥善化解各类涉企信贷苗头性事件。建立完善失信企业、个人黑名单制度,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落实优化用地结构、升级改造、并购重组等措施,激活低效闲置用地。控制供地节奏,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用于养老、教育、文化、体育、旅游和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优化住房品质和公共服务配套,满足新增住房需求,房地产去化周期控制在17个月以内。
 
  (二)着力抓创新,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主创”,积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突出创新重点。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个以上,申报青岛市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15家以上。依托北汽新能源莱西基地,力争设立北汽新能源科创公司,加快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全面深化与安德烈·海姆教授合作,力争设立石墨烯产业评估中心,推进石墨烯新材料研发应用。积极推进关键岗位“机器换人”、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实施技改项目80个以上。强化企业研发高新技术产品、专利申报扶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
 
  集聚创新人才。加强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和“工匠”人才培育引进,对高端人才或团队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政策,大力引进带技术、带项目、带团队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强化创新创业金融支持,大力培育高成长性创新企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有效对接。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加快规划建设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莱西校区,积极推进与山东理工大学合作,大力培养契合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参与创新决策、整合创新资源,增强创新成效。
 
  优化创新服务。建立创新政策协调机制,强化各领域政策、规划、改革举措的统筹协调和有效衔接。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坚持创新、创业、创投、创客联动,引进兴办各类“双创平台”,新增创客空间3处以上,集聚服务创客2000名以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产业化效益。密切与浪潮集团等企业战略合作,积极优化互联网产业发展生态,促进互联网对各行业领域全面渗透与跨界融合。
 
  (三)着力调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找准定位,营造特色,推进新增长点培育和传统产业提升,加快构建发展新优势。
 
  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着力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北汽新能源莱西基地一期产能扩大至10万辆,规划25万辆产能的二期总装车间试生产。国轩电池年产量达到5.4万套。着力集聚产业关联企业和研发服务机构,加快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步伐。推动德安新碳等项目建设,促进德通纳米等项目达产,全面深化与上下游产业应用合作,加快提升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化水平。强化行业整合、技术改造、高端研发和配套协作,改造提升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推进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六大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各类要素集中布局,承载产业集群发展。
 
  营造现代服务业特色。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和监管全覆盖。加快万亩姜山湿地综合开发,推进大沽河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利用一流休闲体育设施,打造马拉松、自行车、攀岩等品牌赛事。完善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电商发展指导中心,推动莱西特色馆、电商孵化基地等建设,争创国家电商示范县。整合全市物流资源,推进青岛国际农副产品交易物流港、胶东乡村物流综合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通用航空机场,加快青岛航空科技学院建设。
 
  优化农业供给结构。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强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粮改饲”试点,适度调减玉米播种面积。充分考虑环境容量,推进畜牧业控量提质,建设畜牧养殖示范场10处,争创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市。培育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新业态,年内新增特色农业园区10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5个以上,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建设高标准农田19.8万亩。细化落实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完成150个村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新建、改扩建水肥一体化种植示范园10处,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25万亩。广开增收致富门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四)着力提品质,加快建设宜居城市。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突出规划引领。以城市总规修编为契机,强化产业、风貌、生态等方面的统筹管控,提高城市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和精致性。开展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城市给排水、绿地系统和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努力促进集中集约、高效绿色发展。高标准完成莱西北站等重点区域规划,提升城市形象。有序编制村庄规划,引领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强化功能完善。推进龙青高速北段、潍莱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控,实施城市综合提升工程42项,铺设雨污分流管道8820米,翻修改造道路7.7万平方米,新增绿地30万平方米。强化货币化安置,实施展格庄等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完善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加快姜山新城和沽河新城建设。突出因地制宜、产城融合、集约集聚,推进店埠、南墅等重点小城镇建设。加强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绿化村庄200个,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16个,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改厕9万户,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突出居民回迁和两区共建,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新建改造农村电网600公里。完善县乡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网化连通、安全生命防护等工程,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
 
  严格精细管理。完善提升天网工程,建设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等智慧城市平台系统,进一步完善城市网格化智能化管理体系。推进综合行政执法重心下移,构建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基层执法服务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启动为期3年的违法建设综合治理行动,全面防控、全力疏导,务求在遏制增量、消化存量上见到实效。改造威海东路农副产品市场,推进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尊重市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管理,促进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五)着力优环境,提高生态建设水平。强化硬约束,落实硬举措,以更大力度治理环境突出问题,精心打造田园生态家园。
 
  狠抓大气污染防治。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深化工业企业、机动车尾气等重点领域治理。完成热电企业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淘汰禁燃区非集中供热燃煤锅炉。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倡导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落实城区扬尘控制长效机制,综合整治望城和南墅扬尘污染重点区域,大气PM2.5和PM10浓度同比分别下降3%以上。
 
  加强水污染防治。严格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机制,开展工业水污染源达标排放治理。完善河长责任制,实行流域控制单元精细化管理,切实落实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深化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强化雨污分流等综合措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9%以上。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施土壤环境分类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转移污染物行为。规划建设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严格污泥、垃圾处理,防止二次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依法划定禁止、控制和适宜养殖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责任督查、审计和追究,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广中水回用,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按照“谁破坏谁治理”和“边开发边治理”的原则,修复矿山地质2400亩。推进嵯阳河流域生态湿地修复工程。造林2万亩。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培育全民生态文明理念。
 
  (六)着力惠民生,增强市民幸福感。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重点办好10件民生实事。
 
  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开发式扶贫与兜底式帮扶并举,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联动,积极对接落实青岛市直企业帮扶措施,精准使用扶贫资金,实现15个贫困村、33个经济薄弱村脱贫摘帽。落实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制度,消除致贫返贫隐患。
 
  加强社会保障。强化就业创业扶持,新增就业1.2万人。推进大众创业工程,培训职业农民3000人次以上。提高双拥工作水平,切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创业服务。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养老金调增政策。提高居民社会医保、大病医保待遇和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为全市居民家庭购买民生综合保险,为60岁以下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推进敬老院整合,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大力发展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延伸服务。改造农村危房100户。推广社会救助网格化服务体系试点经验,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大救助机制,全面实施第三方评估,打通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
 
  发展社会事业。持续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新建、改扩建城区学校5所,力争济南路中学秋季投入使用。积极引进名师名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市民市内就诊率提高到90%,实现公立医院门诊、人均住院费用和医疗总费用增幅“三个下降”。实施市结核病防治所配套工程和疾控中心提升工程。开展“健康莱西”行动,做好重点职业病监测,推行农村社区计生、医疗卫生“一站双服务”,建设10处笼式健身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扩建升级镇级文化站,创建20个示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推进博物馆搬迁改建。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倡导家庭文明新风。加强人防、水文、气象、防震减灾工作,强化外事、侨务、对台和民族宗教工作,推进统计、档案、史志和妇女儿童、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维护社会安全。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积极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活动,畅通信访渠道,妥善化解社会矛盾。持续做好客水调引等各项工作,构建安全供水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坚决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开展定性定量检测3000批次,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事故隐患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七)着力增效能,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坚持群众立场,瞄准群众需求,尚实干、勇作为、敢担当,进一步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加强依法行政。贯彻法治政府建设意见,强化法治理念和规矩意识,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高依法治市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切实办好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完善行政决策等工作程序,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健全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民生实事生成机制,使项目安排既能对接规划目标,又能体现社情民意。 
 
  加强廉洁从政。认真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重要节点,畅通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方式,始终保持整治“四风”高压态势。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完善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加强财政资金、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监察和审计,坚决整治查处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加强务实勤政。强化担当精神和效率意识,完善考核问责机制,严格效能督查、责任倒查、全程问责,坚决整治乱作为、慢作为、不作为。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推动形成竞相干事创业、主动攻坚克难的良好局面。深化政民互动,发挥“三民”活动、为民服务热线等平台作用,提高政府感知群众期盼、服务公众需求的能力。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完善联系群众、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从群众最期盼、企业最迫切的难事着手,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排忧解难,以创新实干赢得群众点赞。
 
 
大家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 鲁ICP备15020372号-1|鲁公网安备 37028502160105号Copyright 莱西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