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拾金不昧好市民———王晓震
王晓震,男,1975年1月出生,家住莱西市水集一村,现为莱西市城建局质监处工作人员。2015年9月11日,王晓震出车途中,捡到一个手提包,内有手机一部、购物卡、商场优惠券、现金等物品。考虑到丢失贵重物品的急迫心情,王晓震立即通过多种方式寻找失主。由于包内存有大量的客户信息资料,孙女士非常着急。当心急如焚的孙女士拿到失而复得的手提包时,激动得热泪盈眶,非要重金答谢王晓震,但都被他婉言谢绝。后来,细心的孙女士通过车牌号找到了城建局,并向王晓震赠送了一面题为“雷锋精神、拾金不昧”的锦旗。
2、助人为乐好民警———韩波
韩波,男,1973年生,中共党员,莱西市公安局店埠派出所所长。2015年11月5日,店埠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报警求助,称在东庄头村附近发现一名十几岁的小男孩,整日在街头流浪,担心小小年纪会出现问题。接到报警后,韩波亲自带领民警赶到现场找到这名男孩。经询问小男孩名叫王浩(化名),自小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后来父亲去世,五年前王浩自东北来到莱西投奔母亲,但与继父关系很不融洽。约两年前王浩开始逃学,因其家况贫困,母亲和继父整天忙于干活无暇顾及王浩,很快王浩索性辍学并经常不回家。王浩的母亲以“管不了”为由扔下孩子自己离开了派出所,无奈之下韩波只好又将王浩收留在了派出所。韩波安排人带着王浩去洗澡、买衣服,并嘱咐所里同事“孩子再继续在社会上流浪,人生就完了,我是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的,王浩这个孩子有很高的可塑性,一定要帮帮他”。就这样王浩在派出所一待就是20多天。这期间,韩波通过村庄、亲友不断做王浩家人的工作,还多次协调镇政府、村委会和当地教委,帮助王浩联系好了可以接收的学校。
3、拾金不昧的好市民———吕良荣
吕良荣,男,1986年10月生,姜山镇吕家泽口村人。80后的吕良荣自2015年起自主创业,在莱西市姜山镇泰光路上经营一家黄焖鸡米饭餐馆。2016年元旦中午,有位顾客来餐馆就餐,临走时将随身携带、装有6万元现金的黑色手提包遗落在座位上。吕良荣在收拾餐桌时捡到手提包,直接放到招领台保管了。还未来得及查看,一个小时后,失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回到餐馆,“巨款”和手提包完璧归赵。失主当即拿出1000元酬金,但是吕良荣用朴实的一句“都是小事,举手之劳,一句谢谢足够了”,谢绝了失主。六万元对于正在打拼事业的年轻人来说并不是小数目,而吕良荣没有据为己有,坚守了做人的原则。像这样拾金不昧的事情,经常在他们店里上演。餐馆经常有人落下手机、钱包和货物等物件,无论东西大小,夫妻俩都会放到吧台里妥善保管,核实后还给失主。2016年5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4、扎根养老院的专业护理员———刘娟娟
刘娟娟,女,1982年4月生,沽河街道刘家岭村人,现任莱西市康馨护理中心总护士长。2013年,她年纪轻轻就到养老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当时周围的人很不理解,她没有理会那些异样的目光,而是坚定地守护着自己的选择。她希望凭着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这些老人们安度晚年贡献一份力量。对待老人护理工作,她满怀热情,以身作则,带领员工“用心”服务,像呵护孩子一样去呵护老人。对于失能的老人,她总是细心护理,大到收拾大小便,小到翻身喂饭,从不嫌脏嫌累。每当有新入住的老人,她总是先做自我介绍,用她的“微笑”去温暖老人的心。为了丰富老人们的生活,每天下午她都会组织老人们一起唱唱歌,跳跳舞。为了让老人们在康馨护理中心有家的感觉,她还创办了“老人生日会”,每个月为当月生人的老人过集体生日。联络“萤火虫”义工队,陪失能老人晒太阳,为老人们包饺子。在她的带动下,康馨护理中心的服务水平得到巨大提升,同时也受到社会普遍好评,目前,中心入住老人196名。2014年,康馨护理团队被评为“感动莱西”道德模范群体。
5、12万巨款还失主的优秀共产党员———李明贵
李明贵,男,1970年出生,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机关干部,中共党员。2月12日,李明贵和哥哥到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韶存庄农商银行取钱时,在门口看到了一张银行卡,卡的背面写有持卡人姓名及密码,卡内有12.7万余元存款。随后,李明贵的哥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卡插入取款机,输入密码后,竟意外发现这张银行卡是有效卡,而且里面有12.7万余元存款。李明贵和随行的哥哥当即商议,必须赶紧找到失主,将银行卡归还回去。事不宜迟,两人兵分两路,分头行事。哥哥到银行附近的韶存庄周边村庄打听失主的下落,李明贵则紧急赶往莱西市电视台,特意登了一则招领启事,并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历经两天的寻找失主未果后,他通过微信朋友圈动员,最终找到了失主。2月15日,李明贵将银行卡还给了失主。经过当场查验,12.7万余元分文不少。失主倪芳朔当场拿出现金表示感谢,李明贵婉言谢绝了失主。2月16日,失主倪芳朔专程赶来,将一面拾金不昧的锦旗送到沽河街道办事处。感觉幸运之余,他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直夸李明贵是“热心的好人”,是“百姓的好干部”。李明贵面对12万元巨款却能坚守诚信的事迹,被《青岛早报》、青岛新闻网等媒体宣传报道,也在春节期间成为当地美谈。2016年6月获评山东好人。
6、勇斗盗车贼的退伍军人———陈彬
陈彬,男,1986年2月27日生,莱西市姜山镇葛岭二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2006年入伍2014年退伍,现为莱西市环保局环保协管员。2016年2月1日,陈彬在回家途中,发现一名形迹可疑的青年男子,该男子疑似正在用工具破坏一辆电动自行车的锁具。男子发现陈彬后立即转身离去,曾经入伍8年的陈彬心生警觉,觉得这个人形迹可疑,于是他走进附近楼道,找到便于观察的2楼和3楼间的窗口处,静静地留意外面的动静。大约五分钟后,男子再次返回。此时陈彬立即下楼,发现该男子正在实施盗窃。就在陈彬上前询问时,该男子见行迹败露,转身快速逃跑,当过兵的陈彬此时并未多想,从背后飞速追上,一个锁喉背摔将该男子压在身下。此时,歹徒突然用手中工具向陈彬猛砸。打斗中陈彬胳膊、手指多处受伤,鼻子鲜血直流,但他还是死死抱住歹徒不放,最终将该男子制服。2016年3月,莱西市综治委、莱西市见义勇为协会授予陈彬“莱西市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
7、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优秀检察官———管德毅
管德毅,1969年9月生于山东省即墨市,中共党员,现任莱西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科长。从事基层检察工作28年,办理各类刑事案件1000余件,准确率始终保持100%;带病坚持办理2起涉黑团伙案件,批捕犯罪嫌疑人53人;部门工作在青岛市检察系统实现“六连冠”;获得“全省优秀检察官”、“全省检察系统个人二等功”、“青岛市人民喜爱的政法干警”、“青岛市检察系统个人三等功”、“最高人民检察院荣记个人一等功”等20余项省市级荣誉;在山东省检察系统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作巡回演讲10余场……这一串响当当的数字,是一名基层女检察官向党和人民交出的答卷。为督促行政执法机关及时移送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线索,她又率先在青岛市检察系统建立了首个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平台,将水利局、卫生局、国土局、房管局等36个部门纳入联网管理,有效地避免了行政机关“有案不送”、“以罚代刑”等问题。作为一名女检察官,管德毅不仅是科里7名干警的业务带头人,更是48名青少年的“检察官妈妈”,2000多名中小学生的“知心阿姨”。她所在的侦监科早在2001年就率先设立了青少年维权岗,并首创了“为盲聋哑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制度”,在全省检察系统走在了前列。2016年5月获评青岛市文明市民。
8、路遇摔倒老人果敢出手相扶的好学生———望城中学学生群体
赵海洋,男,2001年3月生;赵志鑫,男,2001年4月生;程世栋,男,2001年8月生。三人均为望城街道中心中学九年级学生。2016年4月15日下午放学后,三人在回家路上遇到了因躲避面包车而跌落排水沟、胳膊受伤的73岁老人张洪秀。三名学生见到老人摔倒,赶紧停下自行车,小心翼翼,把老人从排水沟里搀扶了上来,观察老人走路没什么大碍,便默默离开了。后经过医院检查,老人只是肩膀受伤错位,打上石膏休养就可以。一周后,老人多方打听,找到了三名学生,并带来牛奶等食品表达谢意,孩子们谢绝了老人的礼品,劝老人留着补身体,祝愿他早日康复。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对他们赞不绝口,纷纷表示会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4月19日,《半岛都市报》报道了他们见义勇为的事迹。
9、守护村民健康20载的最美乡医———尹焕云
尹焕云,女,生于1970年5月,中共党员,现为夏格庄镇张家疃村卫生室乡医。上世纪90年代,出身偏远农村的尹焕云有感于农村医疗条件差、村民看病难的状况,立志学医,救死扶伤。1993年,尹焕云考上了泰安卫生学校,成为村里仅有的7名大学生之一。1996年毕业后,她放弃了分配到城里大医院的工作指标,毅然回到村里当起了“赤脚医生”。她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岗位上默默耕耘、辛勤奉献,守护着十里八乡百姓的健康,经她手诊治的病患一万多人次,没有出现一例误诊。20年来,尹焕云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被患者称为“学历不高水平高,个子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2015年12月,在青岛市首届“最美天使”评选中被评为“最美乡村医生”。
10、深耕热电29年的“汽机专家”———胡克涛
胡克涛,男,1967年10月生,青岛金莱热电有限公司汽机检修班班长。1987年高中毕业参加工作至今,胡克涛在汽机检修岗位上一干就是29年,他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奉献给了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电事业。他善于学习,喜欢创新,凭着“干一行、爱一行、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供热电汽设备涉及的维修技术全都“门儿清”,先后自主改造了两台汽轮机,为企业节约资金500万元;2013年,公司成立“胡克涛创新工作室”,在他带领下不断扩大技术创新领域,突破了双路水温可调节技术难关,每年可节约蒸汽5000余吨,降低供热成本100多万元。他本人也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拔尖人才、山东省首席技师。2016年6月,胡克涛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市民。
11、勇救落水儿童的好村民———董秀元
董秀元,男,1973年8月生,沽河街道董家山后村村民。2016年6月19日中午,董秀元来到大沽河莱西院上郝家许村河段捕鱼。下午一点左右,董秀元在距离自己大约10米的地方发现一人仅有头部露出水面,本以为是跟他一样下水摸鱼的村民,直到与其距离大约3米的时候,他才意识到有孩子溺水了。当时,孩子头部不时上下沉浮,口中发出微弱响声。顾不上4米多深的水深危险,董秀元立刻游向孩子,单臂夹住孩子后往岸边游去。救人过程中,他发现水底还有人。在岸边一名老人的帮助下,董秀元将救起的孩子放到岸上,回身准备再继续救人。可是被救的孩子紧紧趴在董秀元背上不肯松开。顾不上多想,董秀元又背着孩子返回,继续搜救另一名落水者。因为水深,加上负重,董秀元呛了三四口水,拼尽力气终于又将另一个孩子救上岸,自己则被村民拉上岸休息。见到孩子们都无大碍后,他悄悄离开了现场。被救孩子父母几经辗转找到董秀元,给他红包表达谢意,但他执意不收,说“要是收了这个钱,那就变味了”。董秀元冒险勇救溺水少年的事迹被青岛电视台《生活在线》报道,他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2016年7月,董秀元获评青岛市文明市民。
12、深受群众喜爱的果树专家———刘明
刘明,男,1960年12月生,莱西市农业局果树站站长,中共党员。三十多年行走于莱西田间果园从事果业技术推广,他技术过硬乐于助人,成为果农们口口相传的“果树专家”,每当果农遇到技术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明。只要有他在,果农们就吃下“定心丸”,心里有了底气。同时,在他的积极推动下,莱西市建起了国内一流的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示范园,并创造了连续四年亩产4000公斤以上的国内苹果稳产、高产新记录,一大批果农也因此项目而走上了富裕路。有专家推测此项目将莱西果业种植水平至少向前推进了五年,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果树专家和果农前来参观学习。
13、守护百姓食品药品安全的好卫士———刘月飞
刘月飞,男,1970年11月生,莱西市食药监局稽查执法大队副大队长,主要负责全市食品药品大案要案稽查执法工作。他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凭着对工作的一股拼劲,带领队员查处了多起食品药品案件,有力地维护了全市食品药品市场安全,被当地群众称之为百姓食品药品安全的好卫士。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二十年来,刘月飞工作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执法一线,“不怕苦,不怕累,工作起来不要命”成为他工作的真实写照,他深知对违法犯罪的纵容,就是对广大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不负责任。始终将大案要案的查处作为捍卫食品药品安全的“重头戏”和打击食品药品犯罪的“警示牌”。仅2016年一年,在他的带领下稽查执法大队查处涉嫌食品药品安全大案要案8起,移交公安机关2起,他个人被评为山东省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百日行动”先进个人。
14、不忘初心服务乡亲40载的退伍老兵———赵先鹏
赵先鹏,男,1951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原山东省莱西市夏格庄镇渭田村党支部副书记。1969年,赵先鹏应征参军,在部队上担任卫生员。他自学针灸推拿,练就了过硬的诊疗技术。1976年退伍后,赵先鹏坚持为乡亲义诊,40年来,赵先鹏共接诊病患300多人次,出诊数十人次,足迹遍及青岛、烟台等地。退休后,他经常思考如何将渭田村的发展历程和村里的风俗习惯传承下去。2015年春天,村里邀请赵先鹏参与渭田村志编修工作。虽然视力下降、腿脚也不如从前灵活,但他欣然答应,并自筹3000元经费购买资料。一年半的时间里,他骑着老式二八自行车,先后赴莱西、即墨、平度等地拜访乡亲,搜集资料,累计行程600多公里,现已完成超过14万字的《渭田村志》初稿。
15、亲侍双亲度晚年的好养子———李志华
李志华,男,1972年5月生,沽河街道西道村村民。李志华不满2岁时被李兰英夫妇收养。多年来,为了能照顾年迈体弱的养父母,他选择留在村里务农。2016年5月,年近八旬的养母因担心长途驾车的儿子,突发脑溢血紧急住院,养父随后也因高血压住院。已经驾车驶入河北境内的李志华急忙返回,近20天的时间,他寸步不离同时照顾病倒的二老,替老人清洗按摩、端屎把尿。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老人们都康复出院。独自一人没日没夜地侍奉着两位生病老人,并没有把李志华压垮,这份没有血缘的孝顺,感动了周围每一个人,李志华用行动诠释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正如他自己所说:“一辈子都要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16、用热血书写人间大爱的“献血达人”———金永涛
金永涛,男,1972年7月出生,沽河街道西沙埠村人。十年前的一天,金永涛开始了第一次献血。在妻子的支持下,金永涛献血一发不可收拾,每年主动献血一到两次,目前,他已经无偿献血10400毫升,相当于2.5个普通成年人的血液总血量,被人们称为“献血达人”,金永涛有两个女儿,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也加入了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的行列。大女儿18岁生日那天到献血中心献血,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金永涛的妻子在村里经营一处桑椹采摘园,凡是无偿献血者都可以持证免费进园采摘,以实际行动支持无偿献血。金永涛还与工友们成立无偿献血志愿者九联中队,目前队员已达100多人。
17、圆梦农村娃的支教志愿者———于海青
于海青,女,1962年10月出生,青岛市幼儿师范学校教师。 2013年5月30日,青岛早报联合团市委、交运集团发起“圆梦行动——支教农村娃”公益活动,成立了圆梦志愿服务队,通过向社会招募志愿者,逐步、分批安排到郊区农村小学中进行音体美方向的支教。农村支教的经历让于海青深切的感受到城乡教育的不均等性,支教的乡镇没有专业的乒乓球老师,有个学生跑了二十多里路慕名而来学打球,但排了三个星期都没有排上号。看着孩子那因为失望而委屈的眼神,于海青的心像突然被针刺了一样,她深深的感到光靠她一个人一两节的支教课是远远不够的,还有那么多孩子需要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他们。在于海青的发动下,成立了“爱乒乓”志愿者团队。
2016年,河头店镇政府授予于海青“爱心大使”称号,这个荣誉给了她更大的责任与担当。她总是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尽自已最大的努力让“爱乒乓”志愿者团队更健康、更有活力的发展下去,为孩子们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18、15年如一日照顾高位截瘫丈夫的好妻子———赵淑玲
赵淑玲,女,1964年1月生,夏格庄镇张泊南村村民。她15年如一日照顾高位截瘫的丈夫,默默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用行动和责任谱写着风雨同舟的人间真情。2001年,丈夫张所财不幸因车祸而高位截瘫,躺在炕上的张所财连简单的翻身都不能,大小便失禁,任何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要妻子照顾。赵淑玲像不知疲惫的牛一样辛苦劳作着,节衣缩食,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来给丈夫抓药,只为丈夫能一天天好起来。伺候病人时间一长,赵淑玲成了半个医生。早先,丈夫因为常年卧床不起,身上长满褥疮。看到丈夫如此受罪,赵淑玲到处寻访治疗药方,无数次把调配好的药膏抹在自己身上做实验,终于找到了为丈夫治疗褥疮的办法,消除了丈夫皮肤溃烂的痛苦。家庭里里外外的重担也使赵淑玲重病缠身,双腿因为多年前受凉现在已经变形,每到阴天下雨便疼得动弹不得,为了给丈夫积攒药费,她不敢花钱看病,不敢轻易倒下,她害怕自己病倒了,没有人再来照顾丈夫。现如今,赵淑玲每天都要用轮椅推着丈夫到外面晒晒太阳,陪着丈夫看电视解闷,跟丈夫聊着清苦日子的点点滴滴,在赵淑玲眼里,这就是这个家庭最奢侈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