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麦秸秆、花生壳、树枝等农林废弃物送进窑炉,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产生出活性炭及高热值燃气,同时,生物燃气经过燃烧可实现集中供热。
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的副产品,焚烧处理方式因污染空气被明令禁止。在青岛洪润林业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秸秆、死树枯枝等废弃物经过高温厌氧作用,转化为优质木炭、木醋液、木焦油和可燃气体,可燃气体经过燃烧后又用于集中供热,走出了一条资源循环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新路子。
新技术为群众解忧
青岛洪润林业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主要从事生物质循环利用技术装备与炭基肥技术研发、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技术集成与优化等,将逐步打造“农林废弃物收集+无害化循环综合利用+炭基肥+农林有机种植”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有力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不仅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农民收入也有所增加。该项目积极推进所在地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既促进当地农业土壤修复与蔬菜、水果品质的提升,又能为工业园内企事业单位提供清洁能源,同时为本地区提供约60个就业机会,带动400余名农林废弃物收集人员就业。企业负责人王洪如告诉记者:“企业生产的全部原料都是别人眼中难以处理的废弃物,农民个人处理起来很麻烦,死树枯枝更是如此,多是身染传染病而亡,常规处理只能焚烧,既污染环境又增加了火灾隐患。”王洪如表示,通过高科技工业化处理,不但变废为宝,农民还能得到实惠。“我们收秸秆是300元/吨,花生壳是260元/吨,玉米棒则超过400元/吨,死树枯枝也是照价付费,农民都很愿意卖给我们。”
麦秸秆花生壳变成宝
农林废弃物是废弃物的重要成员,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农林废弃物能源转化利用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记者在青岛洪润林业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看到,工人们将麦秸秆、花生壳、树叶、树枝这些农林废弃物送到窑炉里,进行隔绝氧气的加热,进而生产出产品。“我们联合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和南京林业大学设立院士工作站,研发出高温厌氧作用‘独门绝技’,通过加热,这些物质一部分变成了木炭,一部分变成了木醋液,木醋液可以用于制药、制食品添加剂等,另外还可以产生木焦油,用来做沥青。”王洪如说,隔绝氧气加热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可燃气体分离出来,用于附近企业的集中供热,整个过程是一种资源循环利用的过程。
“项目占地80亩,总投资1.5亿元。 ”王洪如介绍说,通过生物质回转窑热解联产工艺,实现将秸秆、花生壳、树枝等农林废弃物转变成高品质活性炭和高热值燃气。同时,生物燃气直接采用生物燃气锅炉燃烧,为附近企业及居民小区提供集中供热。活性炭除外销外,部分再加工成生物炭基肥。
生产全程没有烟气排出
“我们的厂房内没有烟囱,整个生产过程没有任何烟气排出。”王洪如介绍说,其实这个项目是“逼”出来的。“崂山的松树会得一种病,得上了,树木就会枯死,而且还有很强的传染性。前几年处理时在山上直接点火烧,既污染空气,又容易引起山林火灾,所以我们就想办法,从当地粉碎加工、初加工以后再运到这个项目来。从设备的这一头进,在里面经过气化,产生燃气,燃气送出去,那一头出来的就是炭。”王洪如笑着说。
据了解,该项目的实施可改变目前我国生物质循环利用方式,有利于实现连续性工业生产,实现炭、肥、热多种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同时把清洁能源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建设融为一体。项目达产后,年处理农林废弃物约5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6万吨,可替代标煤约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220吨。
(董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