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进村入户逐一调查,并经青岛市人社局一体化信息系统比对,我们共排查出贫困人口总数为2140人,其中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572人,有就业需求的276人,有创业意向的47人,有培训意愿的24人,未参加居民养老保险人员441人,未参加居民医疗保险人员928人。”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精确识别的基础上,市人社局大力实施就业、创业、技能、人才、社保“五大扶贫行动”,确保就业和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社保兜底”保住民生底线
根据青岛市人社局统一部署,对未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441名贫困人员,由财政按照130元标准进行补贴,共发放补贴5.733万元,对已经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525名贫困人员,由财政按照100元标准进行补贴,共发放补贴5.25万元。先后三次调整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第三次调整标准是由130元/人增加到150元/人,自今年7月1日实施,11月份发放到位,严格落实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养老保险政策。
按照我市扶贫政策规定,减免贫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参保费用。对2015、2016年未缴纳居民医疗保险费的贫困人员,补缴医保费并予补贴,对2016年已经缴纳居民医疗保险费的人员,报销2016年个人参保费,目前共为928人(次)未参加居民医疗保险的贫困人员补缴居民医保费52.09万元,为6426人已参加居民医保贫困人员发放保费补贴83.54万元。
另外,不断完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居民医保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减半,医疗费用支付比例提高5%;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大病医疗救助特药特材救助范围,大额救助不设起付线。
就业岗位激发贫困户“造血功能”
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人员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
“我们采取建立扶贫车间的方式,依托市场带动,大力开发就业扶贫项目。”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已经与青岛海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共建了一处助残扶贫车间,先后安置了因残致贫的贫困人员40名,其中37名已脱贫。另外,依托店埠镇东庄头蔬菜交易市场,开发蔬菜加工、装卸及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岗位80余个,帮助该镇18名贫困人员就业。
在全市企业中选择18户企业,收集岗位580个,对有就业意向的贫困人员开展两次“送岗入户”活动,166人已达成就业意向,136人实现就业。联合镇街,采取举办“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的方式,实行用工岗位集中派送。先后举办招聘会9场,36户企业参加招聘,提供岗位350余个,帮助62名贫困人口就业。同时开发公益性质岗位,每处镇街开发扶贫公益岗位不少于30个,每个公益岗位安排不少于500元的公益岗位补贴。截至10月末,全市已开发扶贫公益岗位84个,14名贫困人员通过公益岗位上岗。
“量身打造”式培训强化创业扶持
精准扶贫,不仅要在就业上扶“岗”,更要在创业上助“力”。在创业扶贫方面,开展创业扶持政策“送进门”活动,引导贫困人口自主创业。打造“创业导师+扶贫对象”扶贫创业指导模式,对有创业愿望、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扶贫对象,优先引导入驻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示范园区,并指定一名创业导师,对其进行“一对一”创业辅导,给予房租、水电费、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注重打造电商示范镇和电商示范村,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引导贫困人口利用网上平台和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推行“培训机构列单、贫困户选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培训模式,对每一个有培训需求的贫困人口,明确其需要培训的职业技能,实行“量身打造”式培训,并逐一建档立卡,提供针对性培训和就业帮扶服务。截至10月末,院上镇“鼎龙科技”网络平台已经建成并运行,在10个社区建立社区电商服务站,30个村建立村级淘宝服务点,全镇社区、村庄从事电商的人员已达140余人,累计帮助7300余名村民完成网上购物2.7万件,为4600余名村民提供特产代售、充值缴费等服务。
(徐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