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青岛市文明办《关于做好第一届青岛市文明家庭推荐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要求,市文明办、市妇联联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一届青岛市文明家庭推荐评选工作,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12个家庭,现公示如下:
一、郑晓红、王守永
王守永夫妇结婚24年来,始终坚持家和万事兴的理念,用他们的真诚、善良和孝心换来家庭的辛福美满。
一是有担当,共筑家庭和谐。在大嫂病逝、大哥残疾的情况下,王守永与郑晓红夫妇对三岁的侄女和6个月大的侄子视如己出;大姐精神失常后,夫妻俩又将大姐接到家里尽心照料;罹患重病的父母,年迈的祖父母,家中的四位老人都需要照顾。夫妻俩照顾老人,关心兄长姊妹,拉扯三个孩子,咬牙支撑,让老人们安享天伦之乐,让孩子们健康成长。2015年,98岁的祖父还被评为“莱西健康老人”。二是有爱心,用行动感动邻里。王守永夫妻多年来与村里人和睦相处,有需要帮忙的都热心帮助。对患胃癌的邻居,除了给予经济上的帮助,王守永还经常开车送邻居入院治疗。夫妻俩还多次为困难户捐款。妻子郑晓红任村计生主任20年,谁家“哪本经难念”,她都了如指掌,不论大事小事,她都积极奔走给予调解,挽救了四十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被群众誉为“贴心人”、妇女的“好姐妹”,多次获莱西市“三八红旗手”、镇级计划生育先进个人等称号。三是讲诚信,以质取胜赢口碑。王守永会瓦工手艺,组织成立了建筑队。他坚持诚心待人、以质取胜的理念,在工程上从不偷工减料,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哪怕借钱也绝不拖欠工人的工资,长久以来得到工人的一致好评。
二、王秀平、唐明光
王秀平和她的老伴儿唐明光虽然年过花甲,却以老有所为的生活姿态,用自己的方式竭尽所能奉献社会。
作为锣鼓队创始人,在朋友圈里,王秀平是管事儿的“大队长”,组织娱乐活动倾心尽力。2000年,下岗的王秀平购置服装等道具,成立了新世界舞龙威风锣鼓队,队伍从最初的38人发展到120人,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57岁。每逢节日,锣鼓队就到老年公寓免费表演节目。作为志愿者,王秀平热心公益。她坚持义务献血,20年累计献血量超过8000毫升,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献血女英雄,家人在她的带动下,也全部加入献血行列。2015年夏天,王秀平在晨练经过的月湖公园小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银行卡、医保卡等10多张重要卡件,她当机立断,拿着其中一张银行卡来到银行柜台,千方百计联系到了失主张女士。作为小区居民,王秀平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她三年如一日照顾80岁的空巢老人高大娘,帮老人梳头理发、料理家务,被赞为空巢老人的“贴心保姆”。面对需要帮助的社区孤寡老人,只要在王秀平和家人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一家人都会伸出援手。
多年来,王秀平一家不贪图物质回报,全身心地投入爱心公益活动当中,用平凡的举动竭尽所能奉献社会。
三、张月娥、李彦胜
1998年,张月娥的弟弟因公牺牲后,母亲承受不住打击病倒了。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张月娥夫妇把老人从老家接到家中,悉心照料老人的起居。18年来,李彦胜把家里大事小事都挑起来,和妻子共同分担,毫无怨言。
张月娥夫妇对公益事业有着很深的感情。他们一直践行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等地发生地震,夫妻俩第一时间捐款,同时号召身边的人捐款捐物。平时,夫妇俩经常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寄衣服、被子等物品。关怀他人的同时,夫妻更是热心公益事业,用真情奉献社会。张月娥和丈夫从年轻时就收集陶瓷、书画、玉器等古玩。2014年,李彦胜产生了建博物馆的念头,他想把藏品展览出来,免费供市民参观,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历史的东西,传播传统文化。要把想法变成行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两年来,博物馆完成了选址、规划、审批的前期手续,目前,已经开始动工,部分藏品也已经分类、贴标签。在俩人影响下,两个儿子也积极加入进来,下班之后帮忙打包、归档,上网查资料,有时一件玉器都要研究上十天半个月,为的是展出时能给大家一个正确的资料。说起博物馆的前景,夫妻俩充满了期待,李彦胜说,就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这个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宋桂玉、董振友
1992年,24岁的宋桂玉参加工作,成为莱西市老年福利公寓专职服务员,全方位照顾平均年龄在75岁以上的老人们的饮食起居。在工作中,她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在生活中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节约,邻里互助。
对宋桂玉来说,老年公寓和家是两个难以区别的概念。她把老年公寓当成自己的家,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而且把这个“家”看得很重。因为是带头人,每逢节假日宋桂玉都主动安排自己值班,让丈夫一个人带着女儿回家陪伴老人们。照顾老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宋桂玉却做到了,而且赢得了老人们的齐声叫好,24年间,她与上百位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精心照料着公寓里每一位老人,由她养老送终的老人就达40多位,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俺们的好闺女”。宋桂玉的爱心不但赢得了老年公寓老人及家人的认可,也赢得了单位及社会的称赞,她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在家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丈夫是金王钢构的一名普通工人,平时对待家人能够细心、耐心,对待工作尽职尽责,对宋桂玉的工作十分支持,由于宋桂玉工作比较忙,家里的大事小事基本上都由丈夫操办。宋桂玉知道,为了照顾好老年公寓的那些老人,她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更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媳和女儿,她欠这个家的太多太多。也有人问她,撇家舍业到底图什么,她说,图的是老人能安度晚年,享天伦之乐,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五、滕雪莲、于少林
于少林、滕雪莲夫妇结婚7年来,互敬互爱、孝敬老人,个人工作稳步发展,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
夫妻两地分居,聚少离多,由于工作需要,于少林每年只能回一次家,家庭的重担几乎全部落在妻子的肩上。于少林也深知自己平时亏欠家庭的太多,休假回家总是尽力分担家务。近10年来,两人在感情上相亲相爱,在人格上相互尊重,在品德上相互信任,在性格上相互补充,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在工作上相互支持。由于双方老人身体都不太好,且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在对待老人的问题上,夫妻俩总是千方百计为对方老人着想。2014年,婆婆不慎摔下楼梯,腰椎多处骨折。滕雪莲一个人在医院照顾老人,为老人清洗按摩,端屎把尿,床前床后伺候老人一个多月。在滕雪莲的细心呵护下,原本要在床上至少躺一年半的老人,半年时间已经下床活动,目前已经康复。2015年,岳母因急性呼吸道萎缩等疾病晕厥,于少林心急如焚,他多方咨询专家,利用探亲假,带老人到西安第四军医大进行全面治疗。
虽然工作辛苦,但为了支持丈夫,滕雪莲从未有过抱怨,给丈夫的电话里常说:“老人有我照顾,一切都好,你不要挂念,好好工作。”有了妻子的全力支持,于少林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从军15年,于少林屡获军功,2016年3月18日,央视7台《军旅人生》栏目“行走在生命禁区”报道了他的事迹。
六、尹焕云、牛 军
尹焕云现为莱西市夏格庄镇张家疃村卫生室乡医。1996年毕业后,她放弃了分配到城里大医院的工作指标,毅然回到村里当起了“赤脚医生”。她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岗位上默默耕耘,辛勤奉献,关爱家人,热心公益,为社会和谐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百善孝为先。自从嫁到牛家来,尹焕云从未跟婆婆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亲如母女。公婆逢人便夸儿媳贤惠勤劳、为人本分。尹焕云全家真心待人,与邻居和睦相处,邻居们需要帮忙,他们都热心帮助。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那些贫困的家庭解决一些燃眉之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医者,尹焕云关心的是治病救人。虽然她的工资不多,但看到有困难的家庭,她“还是想伸手帮一把”。她负责的片区开始有30多个村,上万村民,遇到家庭困难的,自己总是先垫上医药费,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多年下来,她为困难家庭垫付的医药费至少有4万元。20年来,尹焕云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被患者称为“学历不高水平高,个子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七、嵇境明、王成娥
嵇境明家庭是一个幸福的六口之家,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和谐美满的家庭。
嵇境明担任村主任30年来,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围绕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先后争取项目资金,对10个村民小组道路全部进行硬化,使村庄成为全镇较早组组通水泥硬化路的村。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发动群众集资,认真做好改水工程,解决全村的“吃水难”问题。妻子朴实勤劳,家里家外操持得有条不絮。妻子的默默付出成就了父母的安享晚年、孩子的乖巧懂事和嵇境明的安心工作。闲暇时,嵇境明主动分担家务,承担起丈夫在家应承担的责任。结婚三十多年间,夫妻俩对老人嘘寒问暖,悉心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无论工作再忙,都会赶回家为老人做可口营养的饭菜。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如果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那么成就的就是一种大爱,真心待人是全家的处事态度。一家人一直乐于关心帮助邻里朋友和兄弟姐妹,只要邻里之间需要帮忙,他们都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村里的事务繁杂,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嵇境明作为一名村干部,他认为自己理应带头帮助大家解决问题,让家家户户的日子越过越好。夫妻俩言传身教,教育孩子乐善好施,热心助人。除了关心邻里朋友,一家人还参与公益事业,经常慷慨捐款,对社会上的贫困家庭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是世间最平凡的人,但都有一颗爱心,一家人互敬互爱,用最真诚的方式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文明家庭。
八、张喜芳、张洪杰
张喜芳、张洪杰夫妇俩是莱西市水一服装加工厂的经理和生产负责人,是一对创业的模范夫妻,同时夫妻俩热衷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实践。
2010年,张喜芳夫妇创办了水一服装加工厂,他们把企业作为其实践中华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实验基地。每天早上开工前,例行与工人们一起大声朗读《弟子规》,目前,这一习惯已坚持了6年。6年来,她坚持公益国学教育,用《弟子规》做行为规范,并把它落实到生活中去。通过学习,企业的凝聚力加强了,员工们以厂为家了,对待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每次做出订单来,合格率几乎百分之百。员工们的家庭生活也更加美满了,全厂无一人离婚,无一人不孝敬父母。
2015年,张喜芳夫妇俩带领全厂所有的职工,登泰山,游三孔,并邀请孔家第75代传人给员工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课。不但如此,张喜芳夫妇俩还坚持培养员工的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他们自出经费聘请传统文化老师,利用周末两天假期,把员工的孩子们召集起来,免费学习传统文化。除了在企业里培养员工学习传统文化以外,张喜芳夫妇俩还自租场地,邀请外地有名的传统文化老师,在莱西市委党校、莱西市职教中心礼堂等多个地方举办传统文化培训班。
作为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张喜芳夫妇身体力行,践行了一个好家长、好企业负责人的家国梦。
九、姜翠娥、李庆乐
姜翠娥和丈夫结婚二十九年来,亲侍公婆,她常说:老人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成人,现在生活好了,我们应该让他们安享晚年。2010年公公离世后,婆婆因脑出血病入院,经过抢救脱离危险但因此瘫痪,需要24小时照顾。住院期间,姜翠娥坚持在医院陪护。出院后,她每天给老人洗脸、刷牙、喂饭、伺候大小便、按摩、做康复锻炼,晚上定时给老人翻身,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经过康复锻炼,现在老人已经可以在家人搀扶下行走。在她的影响下,妯娌们都争着照顾婆婆,让嫂子多休息几天,一家人互敬互爱,相互谦让,让四邻羡慕,并且得到邻里的称赞。
姜翠娥退休后担任社区活动站站长。为了搞好社区居民文体健身活动,她组建了社区“阳光姐妹”舞蹈队,并拿出自己的部分退休工资作为活动经费。为了展示社区老年人的风采,她带领她的团队参加山东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参加青岛市、山东省的各项舞蹈比赛,并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她的带动下,有更多社区舞蹈爱好者加入了“阳光姐妹”舞蹈队,这支舞蹈队为社区文体活动增添了新的活力。作为一名社区优秀热心人,她定期带领她的“阳光姐妹”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走访孤寡老人、到养老院参加慰问演出、清理社区环境卫生、为社区困难家庭捐款捐物、到十字会捐款和为见义勇为英雄葛中科遗属捐款捐物共计1200余元,并且不留姓名。在她的带动下,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她的事迹得到莱西市电视台多次报道。
十、高奎西、王秀凤
高奎西是莱西最早创办电脑培训学校的,20多年来,为莱西各行各业培训了电脑操作人员不下3000人,他不仅经营公司业绩好,经营家庭也很精彩。一是美在母慈子孝。高奎西3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弥留之际,老人叮嘱他要担当起家庭的重任,孝敬母亲,帮助幼弟成家立业。14年来,他和妻子侍母至孝,供奉着母亲的一切花销,每年夏冬两季接老人避暑御寒。由于在城里缺少玩伴,春秋季节母亲都回乡居住,高奎西都顺着老人的心意。但无论多忙,每周他都抽出时间回去陪老人一天,老人也不忘告诫他做好人做好事;二是美在兄友弟恭。创业之初,为了照顾好弟弟,他花钱让弟弟学习驾车,让弟弟在公司担任驾驶员,帮助弟弟贷款买房结婚。现在弟弟不忘哥哥对自己人生道路的规划和扶持;三是美在夫妻和睦。为了节约开支,妻子自学会计,拿到会计证,担任公司的主管会计,打理公司的内务、财务。在家里,妻子既要孝敬老人,又要照顾孩子,任劳任怨的,结婚18年来,夫妻和睦,相互扶持;四是美在奉献社会。高奎西致富后,积极回报社会,奉献社会。2015年4月,高奎西一家三口都报名参加了莱西萤火虫公益团队,如愿成为莱西义工。每逢周末,抽出时间去敬老院做义工,送温暖,为老人包饺子,推行动不便的老人晒太阳,陪老人过集体生日会等等。同时,高奎西也积极踊跃的参加义捐和募捐活动,一年来,共为社会弱势群体捐款捐物达一万余元。
十一、昌德松、张英
昌德松是一名退休老教师,今年84岁。他93年退休后,决定离岗不离职,继续为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余热,为社区发展贡献余力。2001年开办文化庭院,2008年创办了公益文化胡同,2010年正式办起了社区书屋,现有藏书3000册。书屋实行免费借书,提倡写读后感,学以致用。为推动全民读书,在文化胡同东侧建起路边书报阅览服务站。每天一早将人民日报、青岛日报、青岛早报等多份报纸和人们喜欢的书刊放上书架,供居民自由阅读。他的家庭成员一直都很支持他的公益事业,并帮助他一起把文化胡同和书屋办好。老伴儿经常同他一起打理书屋,帮助整理、归纳、办理借书、搬运宣传板等;粉刷文化墙时,帮他把稳凳子,递笔、递颜料;在高处写字累得手臂抽筋,老伴儿就给他按摩、推拿……女儿积极帮助父亲在网上搜集宣传材料,校对文字、拍照、印刷等工作,也是女儿帮忙完成的。儿子利用节假日时间,帮助父亲把书籍分类、贴标签等。2011年昌德松家庭被评为“青岛市书香家庭”,2012年,被评为“青岛市五好文明家庭”。2015年,昌德松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十二、孙淑花
走进莱西市夏格庄镇于家庄,提起孙淑花老人一家,许多人都会感叹不已,这个家庭先后培养出4位军人。83岁高龄的孙淑花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然而就是她,在丈夫重病、不能劳动的情况下,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困难屈服,硬是靠一己之力,靠养鸡种地支撑起了一个了不起的家。她以德为本,培养教育孩子知荣辱、辨是非、分美丑;她常常用以前的艰苦经历告诉孩子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勤俭节约,锻炼孩子坚忍不拔、正直诚信的秉性;她言传身教教育孩子要谦让有礼、先人后己、老实做人。
她痴心爱国拥军,含辛茹苦教子戍边,通过千里电波、鸿雁传书沟通起母子间心与心的对话,教育儿孙安心戍边,鼓励他们勇于面对人生的艰辛,用情和爱谱写出新时期心系国防、拥军报国的感人篇章。
在孙淑花老人的带动下,他们这个大家庭团结、和谐,在村庄里积极支持村庄的各项工作,并在各自的岗位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着身边的人,在村里连年被评为“五好文明家庭”。2015年,孙淑花家庭被评为“齐鲁心系国防最美家庭”。
(公示期5天,11月15日——11月19日) 联系电话:88405317。 莱西市文明办
2016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