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深入推进就业扶贫,采用“菜单式”“订单式”“一站式”就业服务模式,搭起就业“大舞台”,实现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菜单式”推进项目建设
依托“一区十二园”产业园区集聚效应,围绕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新型环保建材加工及农产品加工等,结合“532”农业产业布局,抓好刺梨、茶叶、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后期加工机遇,合理引导技术成熟、生产经营好的企业在乡镇开办扶贫车间,“菜单式”推进项目建设落地。
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以及建材加工产业为主,建成扶贫车间29个,其中纺织服装3个、电子信息4个、农产品加工1个、建材加工2个、其他行业19个,吸纳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1191人,其中贫困户劳动力338人。如,京福内衣杨家湾分厂,通过租用当地百姓闲置的房屋进行整合,解决就业岗位150个。
“订单式”开展技能培训
以家庭为单位建立“一户一册、一人一档”培训档案,结合用工需求和就业意愿,围绕产业发展,灵活采取“以需定培、以培供需、定岗设配”的“订单式”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订单式”输出。
同时,强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加强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与东部对口帮扶城市职业院校及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抓好对劳动力的全员培训、规定培训、精准培训。2018年以来,区人社部门与6家企业合作,共培训8期1055人次,解决1055人转移就业。
“一站式”推行后续服务
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区人社部门加大与乡镇的沟通对接,结合乡镇的需求,加强对扶贫车间的指导,加大政策宣传、资金保障、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给扶贫车间负责人吃下“定心丸”,让其安心推动相关工作。如,帮助碧海阳光移民新城远芳藤艺家具厂解决扶贫车间用房问题,让企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培训、“3个15万元”等政策扶持,推动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