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召开“加快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工作会议暨土地整备攻坚现场会。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伟中强调,加快国土空间提质增效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工作,目前已到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要保持战略定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决打好打赢这场攻坚战。
土地空间是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与战略支撑。早在2016年,深圳就启动了“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专项行动。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打出了解决空间提质增效问题的一套“组合拳”,形成了包括土地整备、城市更新、综合整治、违建处置、闲置用地处置等在内的系统解决方案。截至目前,深圳通过十大专项行动共盘活土地约40平方公里。
十大专项行动的实践充分证明,深圳不是没有空间,而是空间挖潜还不够;不是难以为继,而是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前,深圳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对规模空间整备、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品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长远计,深圳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进一步挖掘存量用地潜力,坚定不移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利用之路,不断强化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人居环境,为未来发展蓄积后劲。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石,土地资源是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有人对深圳的产业空间感到担忧和困惑,其实深圳只是没有现成的大片大片等待开发的储备空地,但可以扩容与升级的产业空间还是很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有工业区约7200个,平均规模3.6公顷,平均毛容积率1.4,平均建筑层数4层,近90%分布在原特区外;目前全市清查出的已批未建土地达到564宗,面积11.9平方公里,其中出让10年以上未建宗地398宗,面积869公顷。可见,深圳工业用地存在利用效率低与土地闲置的问题,还有很大的挖潜提质增效余地。
近期,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伟中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及深圳的土地空间问题,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只要符合深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与产业规划的好项目,到深圳都有地可落。同时,他还强调必须把全市土地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产,进行统筹开发科学布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土地综合利用体系。
为保障产业空间,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深圳下大力气对全市产业空间进行全面摸底、优化调整,以严守生态红线的标准严守产业空间底线。2018年,共完成土地整备13平方公里,其中较大面积产业用地整备5.44平方公里,10公顷以上规模产业地块占比近九成,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的空间支撑。
产业用地是具有公共属性的要素资源,低效利用是最大的资源浪费。近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梳理出有潜力的低效用地约300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出六分之一个深圳。若能引导低效用地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配置,成功实现“腾笼换鸟”,可以全面提升土地的综合承载容量和经济产出水平。同时,深圳正在探索“先租后让”土地供应模式,若在约定的租赁期内,企业的各项指标通过履约考核,土地使用权由租赁转为出让。此举可以帮助甄别、吸引和留住优质产业,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的精准供应,种出更多产业“高产田”。
打好打赢国土空间提质增效攻坚战,不仅要为产业发展拓展优质空间,也要牢牢守住城市开发建设刚性约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民生发展需求。当前,深圳正在着力破解住房供应、学位紧缺、垃圾围城、水体污染等重大民生问题,每一个都要有公共设施配套,也都对土地空间有现实需求。
从2019年深圳市土地安排表来看,全市794万平方米新供应建设用地中,民生类公共设施供应508万平方米,占了大头;产业用地131万平方米,规模位居第二。突出强调公共利益,有力回应民生关切,充分保障土地空间,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不足的难题就好解决了,人才和保障性住房供应的规模就能加大了,市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才会蹭蹭往上涨。
(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