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搬迁、集中居住,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对传统农村管理模式和党建工程提出了新挑战。龙口市探索“多村集聚、多元整合、一核统领”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多元聚合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子。
6月28日下午5点半,走进龙口度假区福苑社区,73岁的吴廷兰和几个老姐妹坐在凉亭里聊着天。现在,她跟老伴搬进了社区,家住二楼,“不想爬楼就坐电梯”。门口就有集市,小区有超市。政府每年每人发放5500多元的生活保障金。老伴在度假区的湿地公园做些修剪花草的活,每月还有1200元的收入。“干了一辈子活,终于可以享清福喽。”
龙口度假区是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省级黄水河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加强生态保护,集约利用土地,度假区对原有9个村庄进行了调整。将郭家、姚家、周家和王会4个村整体搬迁,形成现在的福苑社区。将大杨家、试驾庄、海沿李家3个村整体搬迁,即今天的福海社区。
世代耕种的村民上了楼,不再种地之后生计如何保障?新的社区生活习惯如何适应?居民楼里的党支部如何继续发挥作用?这是摆在度假区党工委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在福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荣誉室的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50多个荣誉牌匾,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村。二楼的一排办公室,牌依次写着郭家村党支部、姚家村党支部、周家村党支部和王会村党支部。继续往前走,是福苑社区党委办公室。社区成立后,度假区党工委针对“多村回迁集中居住”的实际,探索成立“多元聚合型”的福苑社区党委,“一核统领”所辖4个村级党支部,整合力量统筹推进各村工作。4个支部在党委的领导下统一办公、统一议事、统一政策标准,步调一致开展工作。
针对4个村土地集中管理、群众全部上楼居住的实际,度假区为失地农民发放生活保障金和村集体福利待遇,每人每年的保障性收入超过5500元。另外,类似度假区由多村整体搬迁、集中居住形成的新型农村社区,龙口市还有徐福街道四农社区、黄山馆镇驿东新苑社区等近10个,共涉及30多个村,每个社区都组建了“多元聚合型”党委,普遍面临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的难题。为夯实村级发展的物质基础,福苑社区党委牵头对原办公大院和社区商业楼房进行租赁管理,增加村集体收入,每个村平均增收13.6万元。四农社区党委将6个村土地全部进行流转,先后引进设施猕猴桃种植、富硒农业、红杉生物等3个农业产业化项目;驿东新苑社区建设2个钢结构车间,为老弱群众解决了在家门口就业谋生问题。各社区物业管理、农业产业项目等务工人员优先安排社区群众,并由党委牵头成立就业协会,集中向周边企业推荐群众务工。(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