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青岛艺海源工艺品有限公司,看到工人们埋头在流水生产线上忙碌着。“我在办公室工作了好几年,疫情期间把我调到生产一线,因不熟悉操作,闹过别扭,后来劳动仲裁院的许大伟从法律和企业发展方面做我的思想工作,现在感觉不仅能胜任,工资也比原来多。”坐在完成包装工作台前的赵云浩说。
“疫情给企业生产造成很大冲击,我们不得不关闭一条生产线,把原来的工作格局进行优化调整,好多工人不适应,闹情绪。”该公司经理姜燕萍介绍。市仲裁院了解情况后,组织专门班子,深入企业宣传劳动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对企业疫情期间的帮扶政策,逐步打消了企业顾虑,消除了职工心中的困惑,矛盾得到化解。
仲裁庭庭长许大伟告诉记者,在疫情期间,开发区某公司将准备给工人发工资的钱购买了原材料,拖欠职工1个月工资,员工离职问题比较突出。仲裁院院长魏建君了解到公司因承接的国外客户订单要在6月底交货,如不能按期交货则将面临150万美元的损失后,她带领仲裁员多次找企业负责人和职工谈话,寻求职工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最终促成企业和工人双方就延期发放工资达成协议,公司按期发货。货款回收后,公司不但补发了职工的工资,而且给每名职工加发了800元奖金。
“我因为保管不善,劳动档案材料严重缺失。加上动过手术,行动不便,补齐养老保险的材料很困难,幸亏魏院长安排人帮我跑前跑后的。”提起办好补交保险手续的事,青岛工艺品二厂老职工徐明满是感激。该厂改制后遗留问题很多,企业向市仲裁院提出帮助企业处理积案、走出困境的请求。魏建君收到工艺品二厂的请求后,当即表态,把帮助企业化解纠纷、处理积案、走出困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那时,为方便工作,及时处理应对各种情况,她和工作组人员一道进驻企业,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工作日休息日,都坚持工作在一线,与企业领导、与企业职工面对面促膝交谈。充分了解企业在用工管理、劳动纠纷处理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了解企业职工的真实诉求。经过努力,市仲裁院先后为该厂处理各类遗留问题260多个,涉及职工300余人,积极理顺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协调解决职工的养老医疗问题。说起此事,该厂负责人对市仲裁院的帮助连声称赞。
在党员的带动下,市仲裁院落实“放管服”要求,预防化解劳动争议,保障了案件及时处理,没有造成劳动仲裁案件的挤压。截止到目前,市仲裁院今年已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600余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100余万元。提起工作,魏建君信心十足:“我们肩上的担子,一头挑着职工,一头挑着企业,只要我们心里的热度不减,担子两头的纠纷才能处理妥当,担子两头就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