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作为省重点扶贫县,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子,通过搭建创业平台,打造扶贫车间,开发就业岗位,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变“输血”为“造血”,达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良好效果,促进了群众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强、村集体增益等多方互利共赢。
创新思路,政策发力。针对扶贫车间建设存在的政策支持缺乏、创办经验不足、创办资金短缺三大痛点问题,莲花县把准穴位,通过政策扶持、引企入村,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让一个个扶贫车间办到群众家门口。制订出台了《莲花县就业扶贫工作具体操作办法》等相关文件,明确扶贫车间范围和条件、申请资料、补贴标准及资金拨付方式等措施,将扶贫资金与就业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对吸纳贫困对象的企业、单位进行补贴,对贫困户按务工收入比例给予适当奖励补贴。同时,实施“凤还巢”工程,利用春节等节假日,全县157个行政村安排场地,对接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制鞋、制伞、电子装配、种养殖等企业,鼓励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办“扶贫车间”,全县外出人员回乡创办的扶贫车间达到16家。
创新载体,靶向施策。莲花县贫困人口有近80%在家赋闲,其中,妇女占比达50%,50-65岁的人口占比25%。这些人员有一定劳动能力,但劳动素质较低。为此,莲花县因地制宜,探索出“家庭型”“入股型”“集体型”三种扶贫车间模式,为贫困群众提供稳定的劳动收益。“家庭型”扶贫车间针对部分贫困群众转移就业意愿不强的情况,把扶贫车间搬到贫困村,把生产机器送入贫困户,由中心工厂负责培训和统一发放订单、原料,统一回收产品,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入股型”扶贫车间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建立扶贫车间,让贫困户既能领取分红,还能获得务工收入,实现了由“获得式”扶贫到“参与式”脱贫的转变,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授予“全国就业扶贫基地”称号。“集体型”扶贫车间的老年人、残疾人、大病患者等无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群体是脱贫的重点和难点。莲花县盘活村集体的闲置厂房、校舍、空置地等闲置资源,引进投资项目,创办来料加工、农产品初加工、乡村旅游等扶贫车间,在吸纳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的同时,扩大了集体收益来源,使一些特殊贫困群体享受了集体资产出租带来的收益。
创新服务,无缝对接。莲花县以吸引就业、提升技能、稳定就业为突破口,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保障扶贫车间稳定健康发展。紧扣扶贫车间的用工需求,积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通过各村脱贫攻坚帮扶微信群精准发布信息,由帮扶干部等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积极帮助企业和扶贫车间招工,完善扶贫车间用工监测体系,扩大扶贫车间用工情况动态监测范围,让扶贫车间用工即缺即补,使扶贫车间进得来、立得住、安得下。凡用工人数达15人以上的企业,给予企业每人每年300元的培训补贴和培训期贫困人员每人每天30元的伙食补贴。由县就业局指导扶贫车间与就业贫困户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加强职业健康保护,切实维护就业贫困劳动力劳动权益。每月定期联系走访已就业贫困劳动力,及时掌握其就业失业情况,对就业转失业的,及时办理失业登记,按规定落实失业保险待遇,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帮助其尽快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