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以获得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契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示范试点,统筹整合了农村环境治理、农村垃圾分类等全市性考核资源,建立起“三重考核”模式,推动分类政策落地落实,逐步形成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提升。
万吨垃圾变身优质有机肥
为打破“前端发力,末端泄力”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瓶颈,我市积极探索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置模式,在建设水集街道产芝村厨余垃圾堆肥设施和日庄镇沟东村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车间等65个社区(村)垃圾处理点的基础上,今年,我市投资300余万元在日庄镇和沽河街道建设两处镇级厨余垃圾终端处置站,对周边村庄产生的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置,形成了“N+1”的厨余垃圾就地处置模式。目前,位于日庄镇东莪兰村的处置站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厨余垃圾和农村生产性果蔬垃圾年处理量最大可达1万吨以上,生产出具有提质增效和生防效果直接返田的优质有机肥。
50个村庄实现生活垃圾真分类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2021年政府实事项目,我市选择基础较好的荣家屯村、渭田村等100个村庄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通过撤除村中散落的分类桶点,建设分类收集房进行集中收集,投入1000余万元,选聘1689名村庄分类督导员,结合各自村庄实际,在集中投放点驻点指导,或进行上门收集,检查指导居民投放,不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真分类”。目前,李家泽口村、东双村等50个村庄已经通过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评估验收。腾家菜园村、宁庄村等50个示范村,正按照标准继续打造。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方式,推动了全市农村分类工作整体规范提质,实现了以点带面、面上开花的效果。
党建引领“绿色”主基调
围绕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我市将村级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应用在垃圾分类实践上,通过“社区支部”和“社区党员干部”两个主力抓手,深入开展“党员包户、联户”工作,挨家挨户做工作、教知识、授技能,构建了“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新型组织链条,进一步深化“红色”引领“绿色”的主基调。同时各镇街根据各自实际特色,因地制宜展开示范村庄创建工作,与美丽乡村、美丽庭院评比相结合,搭建道德积分超市,设立“荣誉榜”、“红黑榜”、“评等次”等,不断推动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