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成立。
莱西莱阳相关部门跨区域双子办公楼。
凯盛浩丰智慧农业。
青岛国基船舶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胶东电子商务港(局部)。
经济开发区风光。
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以来,围绕市委“1+5+4”目标体系,以双莱一体化先行区、城市高科技新区为目标,以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为导向,聚焦主责主业,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抓住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机遇,为打造胶东半岛中心区域经济隆起带注入新活力,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为建设大青岛北部绿色崛起的典范之城贡献开发区力量。2020年持续跃升22个位次,列全省160家开发区(含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第41位,省级开发区排名进入前20名,创历史最好成绩。可视化运营管理系统上榜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兴业”领域优秀案例,获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山东省服务业特色小镇培育单位、医养结合示范镇街等荣誉称号。
完成体制机制改革
内驱动力全面迸发
采用扁平化架构,精简设置5个部,实行全员聘用制,现有工作人员38名,平均年龄34.21岁,100%为大学以上学历(研究生7人),呈现出高层次、专业化、体制内外融合的特点。实施企业化考核制度,制定“双招双引”、企业服务等8大项目22个小类专项考核,体制机制改革作用凸显,干部主观能动性全面激发。2021年1-9月份,财政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60.4%;税收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41.1%;外资到账6238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
双招双引工作稳步推进
经济发展全面起势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四纵五横”、青北高科园“四纵四横”路网格局,园区承载能力全面提升。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9个,计划投资总额270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1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32个;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26个;其中2021年青岛市重点项目7个、省重点项目2个。加快特色园区建设,决战决胜“项目落地年”,重点抓好两个“一百万”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竣工一百万平方米,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办理了全省首张装配式建筑许可证,为装配式建筑审批和施工提供了经验,园区引进合迈封装光电器件等13家高科技企业;青北高科示范区新开工一百万平方米,聚集了我市首个容积率突破2.0的工业项目青北高科园等,落户全市首家公立本科院校山东体育学院青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培育招才引智引擎,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天装备产业园即将开工建设,张虎教授团队轻质合金项目已先期落户;上海大学即将在开发区开办第一家县级技术转移中心,李文荣博士被聘为莱西市城市合伙人。打造电子商务新业态,助推产城融合发展。以天天购、佰思益嘉两大产业园为核心,沿上海东路积极打造胶东电子商务港,目前已入驻企业15家,平台直播、网红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产业转型升级增速提效
创新驱动全面蝶变
科技引领企业发展,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年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是去年的3.6倍;纳税超过100万元的市场主体达到55家。4企业分别荣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省级特色服务小镇”等荣誉称号,创历史性突破;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认定44家,同比增加91.3%。精准施策腾笼换鸟,盘活闲置资源初显成效,依托新引进的高精地图服务商埃洛克公司进行地图采集,整体评估土地厂房使用情况,盘活闲置土地共计740亩,年可增加产值20亿元以上。围绕城市品质提升与产业集聚相结合,引进佰思益嘉跨境电商产业园,打造滨泰电商街、酒店等配套板块,构建短视频商业摄影、VR开发、大数据运营、品牌孵化生态圈。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打造创新服务平台,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心正式运营,上海盛知华等多家第三方专业机构入驻,为企业提供8大类别78项精准服务。
推动双莱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建设
打造区域联动发展莱西样板
建立交流互动机制,与莱阳经济开发区签订《合作共建开发区协议》,建立交流互动、共同招商、合作开发等一系列工作机制,举办莱西莱阳第一届企业易货供需交流会以及双莱人才招聘会。推动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功能性天然多糖项目、加氢中试装置项目和中科曙光冷却材料生产项目落户莱阳经济开发区。以中合新农超、仓多多、电商产业物流基地为依托,推进双莱区域物流枢纽建设工作,推动高附加值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发展。举办首届“双莱一体化·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发展交流论坛”,推动建设两市青年企业家交流互动平台。成立跨境电商产业园和跨境电商协会,为两地企业打通海外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