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集街道集聚型社区产芝湖新村安置区村民回迁。
投资2.18亿元建设产芝湖新村安置区,建设用地44.69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屋277套,一期144户村民全部入住……这是水集街道凝结着心血和汗水的数字。
这组数字,是水集街道北庄扶整村搬迁安置工作最生动的注脚。两年来,水集街道紧密结合村庄实际,按照“农村社区、城市标准、全市一流”的理念,全力建设产芝湖新村安置区,从根本上改善北庄扶村民的居住条件,在全面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拓展“莱西经验”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排除万难
让搬到新家的梦想照进现实
北庄扶村位于黄水路以西、产芝村西南处,是产芝湖新村辖区内的一个自然村,共有316户、946人、2200亩耕地。据村里老人讲述,2019年前,整个村庄放眼望去,都是低矮的平房,房子大多数破旧,基础设施条件很差;道路狭窄,两辆车同时通过都很困难,过年过节年轻人回村没地方停车;没有集体供暖、供天然气,村民平时用煤气做饭,很多独居老人操作不当时就有煤烟中毒的风险。
“作为长年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我的愿望是政府能对我们村进行彻底的改造,让大家住上新房,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出来进去的都方便。”北庄扶村民代克生说。
这就是北庄扶村民的艰难与无奈。随着社会发展,市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交通道路四通八达,村民走在市区繁华的大街上,看着一路上色彩缤纷的住宅楼,每每这时,村民们心里都不禁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什么时候高楼也能建到我们身边呢?
2019年,全新的发展规划在村民心中点亮了希望。为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市委、市政府决定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北庄扶村就被划在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中的产芝片区里。水集街道按照“一统领三融合”的发展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部署,牢牢把握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深入挖掘片区资源优势,在集聚型农村社区建设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为真正建设好这一惠民利民工程,水集街道听取采纳村庄提议,多次开展专题会议研究探讨,规划在黄水路以西、产芝村西南处建设产芝湖社区。其中,北庄扶村先行试点,规划在该村村东、黄水路以西位置进行产芝湖新村安置区建设。这是一次开创性的整村搬迁的集中安置区建设,水集街道总投资2.18亿元,决心建设一个“生态优美、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集聚型社区。
集聚型社区建设是土地集约利用、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普惠民生、造福百姓的有效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的重要抓手。2019年10月24日,水集街道成立产芝湖新村安置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安置区建设工作做好统筹规划。去年12月17日上午,水集街道举行安置区开工奠基仪式,标志着水集街道在构建“生态优美、产业齐备、文化繁荣、宜居幸福”的新农村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由此拉开了安置区建设工作的序幕。
安置区建设过程中,矛盾会如同滚雪球一般急速增长,任何一个前期微小的矛盾,后期都有可能演变成巨大的阻力。水集街道发挥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引导作用,成立了动员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在关键时刻亮出党员名片,以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精神助推搬迁安置工作顺利进行,同时,牢牢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管到底”的原则,不给任何人开口子。
动员小组成员每天深入村民日常生活当中,跟村民闲聊、讲政策、讲道理、讲好处,到村民家中帮忙干农活、打扫卫生、烧水做饭等,以此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打消村民的疑虑,积极化解矛盾,逐步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一开始我对搬迁政策一知半解,担心工期拖延,一时半会住不到新房中去,不想搬迁。但是这些村干部每天都到家中无偿帮助我,又是做饭又是帮我干农活,给我讲明白了政策,我是真心感受到了他们想要带领我们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心情,真的很感动。”北庄扶村民刘淑艳完成签约后激动地说。
在动员小组工作开展期间,北庄扶村党支部书记何义光每天在办公室坚守到零点后,研究新的工作思路,听取各小组动员情况汇报,时刻督导工作进度。一旦有村民同意签约,无论何时,他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会议室,当即与村民进行签约,确保签约“不隔天、不过夜”。去年9月27日,在北庄扶村民全力支持下,在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共同努力下,不到四个月,全村共完成签约406套,签约率达95%,充分表明了安置区建设是一项“顺应民心、尊重民意、致力民生”的惠民工程。
协调推进
新型社区建设从设计图转向施工图
安置区建设要考虑补偿政策、工程建设、房屋征收等等多项工作,需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为确保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保障建设进度,水集街道管区书记连同北庄扶村“两委”成员共同成立安置区建设工作专班。专班工作人员深入群众,逐户走访调研,经多方收集意见、多轮打磨修改,最终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制订了《北庄扶村拆迁安置方案》并经由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方案中设计了五种不同面积的户型,满足不同村民的需要,并在搬迁补偿费用上给村民进行让利,制定了一个个惠民利民的好政策,令村民对搬迁安置工作充满了期待。
2020年4月8日,安置区建设正式开工,规划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建造安置房屋277套,水、电、路、气、网、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全覆盖;6月7日上午,距离征迁公告发布已过去一周,水集街道举行北庄扶拆迁启动仪式,同步拆除了已签约收回的老旧房屋;9月24日上午,在全体建设者昼夜努力下,产芝湖新村安置区封顶仪式在北庄扶村举行……
经过多方一年零九个月的努力,产芝湖新村安置区一期工程全部竣工,二期工程也于9月底竣工交付。今年9月15日,一期144套住房交付的激动人心的日子终于到来了。水集街道举办产芝湖新村安置区村民回迁仪式,一幢幢美丽崭新的楼房矗立在村民们眼前,标志着北庄扶的老百姓即将步入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我跟老伴一块住,我们选的90平方米,之前通过抓阄选了楼栋户号,今天过来看看新房。房子面积大采光好,还有电梯,对我们老年人特别方便,我们非常满意。”67岁的村民代勇堂拿到新房钥匙后,喜笑颜开。
宽阔黝黑的沥青路面、干净整洁的小区……金秋时节,穿行在产芝湖新村安置区,一幢幢新房整齐排列、一张张笑脸流露出村民们幸福生活的甜蜜。这里街明路亮、干净整洁,繁花似锦的装扮中透露着田园诗意般的惬意。产芝湖新村安置区设计方雍达设计公司工程师手指第一排5层高的电梯房告诉记者:“为了让老百姓住上心满意足的房子,我们反复敲定设计方案,最终决定在楼房底夹层用上灰色真石漆,阳台采用全透明玻璃栏板,整个楼看上去洋气又不失典雅。”同时,为让老百姓吃上自己种的放心菜,设计方还在安置区西侧规划了菜园地并配套水电,让村民搬上楼也能回归田园。
产城融合
产业兴旺拓宽村民致富路
产芝湖新村安置区改善了村民的住宅条件和环境,提高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水集街道不光要让村民住得好,还要让村庄产业兴起来,村民人人富起来。
为增加村庄收入,北庄扶在建设安置区的同时,同步建造5个高温大棚,密集种植10余亩高产量、高品质的一根棍樱桃。作为近两年新兴的樱桃大棚密植树型,一根棍樱桃只有一根主干,栽种面积非常小,亩产量远超其余树型。这种樱桃在8、9月份大棚降温冬眠,10月份加温开始开花授粉,次年1月底就成熟采摘,5个高温大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此外,村庄还集中流转土地500余亩,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逐渐带动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这是产芝湖新村经济发展的众多亮点之一。水集街道依托产芝湖独特资源,以产芝为中心,打造了茂芝场葡萄采摘、赏花游河——仙足山桑葚、樱桃采摘——北庄扶集聚型社区美丽乡村打造——产芝文史特色旅游——产芝湖农家乐乡村旅游示范线。探索建立“党支部+合作社+专业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成立青岛产芝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注册“产芝老家”旅游品牌,重现进士故居“白墙黛瓦”的古香古韵,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为村集体和群众增加收入100多万元。
时下,产芝已走在了前面,其他村该如何实现增收致富?产芝湖新村打破各村藩篱,在更大范围内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抱团发展,这是新村全域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周边村庄需要核心村来带动,核心村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周边村庄来提供配套。我们要推动抱团发展规划落地,借着产芝、茂芝场的辐射效应,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促进整个产芝湖新村繁荣发展。”产芝湖新村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孙振坤说。
水集街道正以合作社为载体,以产业和项目成果为依托,把村集体、合作社、农民连成一个共同体,由合作社牵头,与农民签订联农带农协议,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现在,村民住上了漂亮的大房子,建造了高温大棚,我相信村里的环境将越来越美,村民的口袋将越来越鼓,大家的日子都会越过越好!”何义光对村庄的未来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