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鹏,197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退伍返乡,先后担任渭田村党支部副书记、计划生育专职干部等职务。在20多年的农村工作经历中,赵先鹏立足村庄实际,不断学习各级惠农政策,勤政为民,渭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更加和谐稳定,先后获得“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青岛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返回家乡,他义无反顾
赵先鹏于1969年12月份入伍参军,担任部队机枪连卫生员,因表现优异于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时,他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医务知识,虚心向老同志请教诊疗技术,练就了过硬的医疗技能。尽管在部队中表现突出,但赵先鹏的心里始终牵挂着家乡的父老乡亲,渴望着有朝一日能为故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正如他日记中写到的“我们要感恩家乡,感恩生我养我的土地,要努力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多做贡献”。
1976年的春天,赵先鹏复原返乡,正逢家乡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浪潮,他义无反顾地积极投身农村工作,作为农业学大寨驻村工作队队员,驻村带领群众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村庄修路时,他日夜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抗水泥、拌砂浆;老百姓在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一副热心肠,主动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很快便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村庄发展,他尽职尽责
1982年回村务农后,赵先鹏积极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利用自身技术特长为村庄奉献力量,得到了村庄党员群众的一致拥护与信任。1987年,他被老百姓推选为党支部副书记,兼任村庄计划生育专职干部。在任期间,赵先鹏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仔细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挨家挨户宣传生育保健、生育政策等知识。个别群众计生意识淡薄,加之受“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计生工作经常遇到阻力,他凭着坚韧的毅力和决心,做到手勤、腿勤、脑勤、心诚,工作中注重思想工作,强调以理服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渭田村计生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多次迎接山东省计生部门的考察调研,获得了“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青岛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村庄和谐,他发挥特长
每当回忆起自己多年的村干部经历,赵先鹏都感慨到“人的一生必须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一直坚持看书、看报,学习党的各项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这样才能始终坚定自己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2003年换届辞职后,赵先鹏从村干部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没有忘记自己“始终为村庄群众服务”的承诺。利用在部队当卫生员的技术基础,他自学钻研针灸推拿技术,坚持为需要帮助的相亲义诊。因其技术精湛,很多外地的农民也慕名而来,他一概悉心治疗,至今仍在坚持。因为其良好的口碑和群众基础,赵先鹏被推选为村红白理事会主要成员,他深知这是群众对他的信任。他协调矛盾不论贫富,不讲关系,一视同仁,村里发生邻里纠纷,他都尽心尽力去沟通;遇到丧葬费分配处理、房产遗产处理继承等问题,他都客观公正地协调各方关系,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矛盾纠纷。渭田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村。
弘扬文化,他鞠躬尽瘁
为了将渭田村的发展变化历程和村里的风俗习惯传承给后人,赵先鹏在家人的支持下,拿出了3000元作为编修村志专项资金。两年多的时间里,赵先鹏克服重重困难,骑着自行车先后赴周边区市拜访乡亲,搜集资料,累计行程600多公里。在他夜以继日的努力下,现已完成14万多字的《渭田村志》初稿,这本《村志》记录了渭田村的发展深变之历程,体现了浓厚的乡土味,以其特别生动翔实的材料为村民提供了热爱家乡的生动教材,即可教育今人,又可启迪后代,其教化效果透彻深远。
(翟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