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垃圾桶今天去镇上环卫站‘以旧换新’,铁丝绑补用了才一个月,吊装几次后,又有渗透液漏出来,符合更换标准了。”10月10日早上六点,茌平县冯屯镇前张管区环保“网长”高金魁在巡查了小高村的一个破垃圾桶后,对保洁员赵玉海说。
当天上午8点多,在规定的第一次普扫时间结束后,赵玉海带着要更换的垃圾桶来到冯屯镇驻地的仲连环卫保洁有限公司,经县环卫总公司、镇环卫分公司负责人以及环卫网长三方现场确认后,换新并回收旧垃圾桶。
换一个破了的垃圾桶有标准?“环卫制度大而化之就会不抓就懈,精细化管控就得定细标准。”茌平德和环卫保洁有限公司经理丁少芳说,从2012年起,县里累计投资1.15亿元,配备专职保洁员、捡拾员2400多人,垃圾箱8400个,保洁车1202辆,建起了5座垃圾中转站,全县的环境面貌短期内发生巨变。然而,各类迎检评比一过,环境卫生迅速反弹,陷入了“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怪圈,城乡群众对此颇有微词。
去年3月,茌平德和环卫保洁有限公司成立,在全县14个乡镇建起了保洁分公司,接手全县乡村环卫日常管理与考核工作,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实行干管分离。有了管理主动权,德和编制了全县环卫作业地图,百分制考核及评分标准,构建四级管理体系的环卫“网长”制、不间断巡查制、AB票评分制、“四通一表”、环卫网长交流学习制等9大项146小项环卫工作细则,事事有“条文”,点点有“规矩”。
“拿垃圾桶‘以旧换新’来说,淘汰一个垃圾桶就有六项标准。”丁少芳介绍说,“5月份集中更换下来的4682个垃圾桶,通过公开招标,每个13.9元的价格,增加营业外收入6.09万元,同时,在新摆放的垃圾桶壁上委托广告公司进行公益商业公告招商,获得1万元广告费。公司利用这部分钱为14个乡镇环卫分公司配备了打印机,剩余回收费用全部直接留乡镇作为城乡环卫运行费用。”丁少芳说。
据介绍,全县每名保洁员,按照人手9件(2套标志服,1个捡拾器,1辆三轮车,1把铁锨,1个标志旗,1把大扫帚,1把小扫帚,1个垃圾收集袋)的标准配备保洁员作业工具。除此之外,德和公司在清运车上安放芯片,全部实行数字化监管。利用智慧环卫平台,实现了人员考勤、车辆实时状况的全面监控,环卫事件办理、作业单位考核全部做到网络化、数字化,关键部位、重要岗位实现了跟踪监督、在线监测。
“在交由德和公司托管的同时,我们也会加强监管与考核。”茌平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办公室主任李一冰说,县里制定了常态化检查考核机制,指导德和公司组建了四个日常巡查组,对作业人员配置、作业时限、落实清扫保洁制度等进行全程监督检查,每天巡查不少于80个村,根据规定落实奖惩。环卫领导小组和德和公司联合对长期环卫保洁效果良好的网长、保洁员评优发奖,对保洁质量不达标人员适量罚款。根据合同,去年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支出费用为1804万元,按月拨付给了乡镇。
严格的管理体制和财政结算体制,保证了整个工作的运行畅通。全县1412名农村保洁员,623名捡拾员,39辆垃圾清理车,对732个村38.8公里国省道、2407.47公里县镇村道路连线和小街小巷按规范、按标准进行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日清运垃圾150余吨,做到了及时清运、及时处理。今年上半年,在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群众满意度电话抽查调查中,茌平县位居全省132个县市区第8位,聊城市第1位。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