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珠
7月26日-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开班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必须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奠定了十分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九大将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尊重、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追求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会继续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不会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明确了走什么路,还需要想明白怎么走好走顺、走得更远。十九大肩负着对当前形势进行研判,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社会发展勾画蓝图、提供具体的理论和政策设计的重大历史使命,研判是否精准直接关系着未来中国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这包涵两重维度:
总结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主要体现在九个方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推动社会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可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这九个层面的工作既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是十九大制定进一步发展方略的世情国情党情基础。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要对未来发展作出精准规划,必须有科学的方法论基础,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新的政策和理论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有与时俱进的眼光,要敏锐地发现并处理好社会发展中变与不变的双重考量。一是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在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和提高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于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生活的水平产生了更高、更加多样化、更加丰富和更高质量的需求。如何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满足人民群众的这些新需求、新愿望,显然是我们党在未来一段时间的改革进程中需要重点推动的工作。二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虽然近40年来,我国的整体实力有了巨大发展和提高,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没有改变,我国依然是一个面临许多问题、许多挑战的发展中国家,在制订各项方针政策的时候必须始终牢记这一基本国情。发展始终是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应当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归根结底,当下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是由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造成的,唯有用改革和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醒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意味着”阐明了这一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内涵:“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不仅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的巨大价值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当代中国的巨大成功,也表明了它对于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型态,应当能够提供更为普遍的价值和参考。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必须在理论上有新的拓展、新的概括。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千锤百炼而不衰,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能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理论工作的两条遵循。回顾我们党的历史,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这些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都在相应的历史阶段发挥了巨大的引领现实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阐发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下一步的理论创新应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现在距离这一目标节点还有三年的时间,应当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胜的冲刺阶段。这一承诺务必要实现,并且其成果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这之后,我们还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十八大以来,党非常重视自身的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及党内组织生活的法规条例,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很高评价,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未来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要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惟其如此,才能保证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