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医保局强化党建引领,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坚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严厉打击欺诈骗保
开展医保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活动,深入村居、社区,张贴并发放宣传材料5万余份,在386处定点医疗机构播放宣传视频和悬挂宣传标语,增强了群众对维护医保基金安全的认识,取得良好效果。2021年,日常稽查了52家定点医疗机构,339家定点零售药店,对47家进行了处理,追回医保基金430.23万元。分别组织公立和民营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约谈,将发现的违规问题进行通报,督促和引导定点医疗机构自觉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服务提升年”服务到家门
认真梳理医保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深入推进流程再造,做实23项“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事项,为异地参保人帮办代办业务。在镇街设立25个医保工作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青岛银行在村级设立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点资源,为当地村民提供门诊慢特病申办以及门诊统筹签约帮代办上门入户服务。截至目前,我市农村医保助农点数量已达35个。另外在望城街道7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均统一增设了医保业务代办帮办业务;在南墅镇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合作,在人寿保险业务网点增设了医保业务帮办代办职能,“家门口”的医保服务获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借助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新政策的有力契机,采取措施组建评估队伍、鼓励扩增护理保险定点机构,依托乡镇卫生院医护资源壮大农村地区护理服务力量。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护理保险机构30家,医护人员1294人,其中医生464人,护士235人,乡医273人,康复师6人,护理员、护工316人,极大地满足了农村地区失能人员护理需求。
继续完善医保电子系统应用
强力推进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应用,目前我市激活率位居青岛市第一名。同时,我市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和所有定点零售药店均支持使用医保电子凭证及身份证,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就医服务。建设医保电子病历智能审核系统,预设7大类61条规则,通过系统的自动审核,将住院病历审核周期从45天缩短至3天,范围由抽审转变为100%覆盖。2021年,该系统审核住院病历64608份,结合人工抽审,查实并追回违规金额52.4万元,有效化解人工稽查和审核效率低,覆盖范围小的难题,进一步筑牢医保基金的安全防线。
如果您对该单位“我为群众办实事”情况有意见建议,请联系:市医疗保障局综合科,88405182;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8840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