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兄远离湘北山村到沿海打工,捕点鱼虾赚些生活。时常想念老母亲,也想多回去陪陪母亲,或是把母亲接来住一段。无奈一家三口租一间房住,老母亲来了无处安顿。
三姐家条件好一些,在城里有房子,三居室,一直想把老母亲接到城里住。可老母亲在乡下住惯了,坚持一个人住。儿女对母亲的孝心,也只能是给一些生活费,打几个电话问候问候。直到老太太确实无法自己住在乡下时,才遂了儿女的愿,搬到县城来住。
孝顺,有时并不是一件易事。这里面,有智慧,或者说需要点技巧,得花心思体会老人。
“老人家,你得顺着他来。老小孩、老小孩,老了,就像一个孩子。”同学的话有他的智慧。
“在外工作,平时又忙,心里又挂念老人,怎么办呢?陪老人聊天,给老人报喜,说老人重要。”有位老同事如是说。老人不是孤单吗?下班有空时,散步锻炼时,给老人打个电话,陪他们聊天,他们爱说啥就陪着说啥,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再忙,一天打一个电话的时间还是有的。老人不是都爱操心吗?操心子女孙儿的吃穿住用、学习工作。怎样让他们放心?多给他们报喜。小孩懂事了,学习进步了,自己工作评了先进、发了奖金,甚至在菜市场买到了冬笋、藠头,都和老人聊一聊,分享快乐,自己高兴,老人也开心。
常回家看看,是老人的期盼,也是自己的心愿。算时间账的话,作为儿女,自己能在老人身边尽孝、陪伴的时间是很少很少的。在省外工作,大多每年能回去一两次吧。掐指算下来,自己又能陪父母多少天呢?何况,回去之后,还要走亲访友,或是在家里接待亲朋好友,自己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
古人论孝有三境界,一是养长辈的身,保障长辈吃穿不愁;二是养长辈的心,让长辈心情愉悦;三是养长辈的志,让长辈活得有意义。《礼记》中也说:“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作为普通人,因物质条件和见识心智等种种制约,自然难以企及至高境界。但是,我们应尽己所能尽孝。
孝在心中,孝在点滴。常回家看看。(来源:《 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