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在谈论登山感受时,引用了前人的具有哲理性的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想这段话完全可以用在自己人生的三个阶段。
成家立业之前当属第一阶段。这段时间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都是陌生的、新鲜的,但是光有积累、缺少甄别、缺乏总结。就拿过年为例,长辈们忙年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但当时并不太理解大人们为什么这样做,只是心里感觉好玩而已。大年三十,祖父领着我们四个弟兄,手拿吊纸(用芦苇秸和彩纸缠成的象征祖辈用的马鞭),上坟请神,燃放鞭炮,引导列祖列宗回家过年。这时候父亲已经在院子中铺上了苞米秸,象征给先祖所骑的牲口喂饲料。在父亲的带领下,我规规矩矩地给祖先和天地之神位点上蜡烛、燃上香和烧纸钱。到了半夜里发纸下饺子的时候,那个时刻更感觉神圣。我往往站在正北所挂的族志前久久凝视,看着牌位前的盘子里摆着猪头、整只鸡、大鲤鱼、年糕等供品,仔细地浏览着祖辈的名字,脑海中想象着他们在世时候究竟是什么样子。然后全家人出去放鞭、燃纸,回来磕头、吃团圆饺;第二天到各位长辈家里去拜年,同时能够讨得几个压岁钱。这一切的一切,那时候觉得是那么的陌生、新鲜和奇怪,但又感觉是那么的顺其自然和兴奋。这“看山是山”的阶段,不知不觉便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
结婚以后,在50岁之前,是人生的第二个阶段。这段时间,由自己过日子了,工作上的责任大了,自己也为人夫、为人父了,才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了。不知不觉间,有些事情不能指望在父母的指挥下被动地去干了,而需要自己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还拿过年为例,这时候我就不知不觉地负起了家族中长孙的责任,把过去爷爷传给我们的那一套过年祭祀程序,活学活用,继承多数,创新局部。由于自己亲力亲为,才晓得原来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这些祭祀程序,都是有道理的,都是缅怀先人、敬奉自然、教育后人的手段。这“看山不是山”的阶段,在哲学上似乎叫做否定。因为有了积累,有了实践,所以我才能在思想上有所总结,在实践中有所发挥。
现在的我正处于人生的第三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人到了知天命的岁数,似乎把一切都看淡了,从梦想转入现实,从激情转入稳定,这便是“看山还是山”的阶段。春节又快来临了,我不由得审视着现实:爷爷奶奶已经离世很多年了,病重的父亲无法操持忙年的事情了,担子自然由我来挑,这是没有半点儿质疑的。我认为,追根溯源、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理应继承,而且要继承好。同时,我们也要响应上级的号召,移风易俗,新时代有新气象,不一定非要按部就班地学习前辈的所有东西,要有所保留,有所摒弃。比方说,少燃烧些纸钱,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今年过年禁放鞭炮,我认为就很好,这样不仅有利于环保,而且解决了以往过年因为噪声污染,而不能完整收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苦恼。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家中有健在的老人,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活菩萨。与其去大力的祭祀、怀念逝去的先人,还不如一心一意地把身边儿健在的亲人照顾好,这就是最大的善、最大的孝。(作者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