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陪伴”?父母们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换位思考一下孩子的感受,听听孩子的心里话。那些被“陪读”折磨得“苦不堪言”的家长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太重视孩子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达到了就兴高采烈,达不到就“恨铁不成钢”,而没有去认真分析考虑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更不会引导孩子及时地去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孩子最需要的,恰恰是这种陪伴和引导。
所以,好的“陪伴”更多的应该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心理与精神上的支撑和引领。陪伴的过程应该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的过程。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尊重,就会无意识地向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努力。
当然,在“老师领导下的家长负责制”作业模式流行的今天,在“中国式父母焦虑”越来越厉害的当下,每一个中国家长,都背负着太多沉重的压力。给他们解压,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在呼吁我国教育方式进行积极改革的同时,父母们当前最现实的做法,还是放平心态,尽量不要让焦虑的情绪传导给孩子。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耐心,保持从容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