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洋
在刘华清长达27年的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经验中,他发现目前中国的亲子关系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妈妈的情绪不够稳定,尤其是太焦虑了。
在心理学中,情绪稳定是指妈妈可以自由感受事情发生时的情绪,无论多好多坏,自己都能调节到相对平稳的状态。保持情绪稳定,并不是说妈妈必须要一直高兴,有负面情绪很正常,但是要控制住强烈的情绪。否则,她的关注点就会在自己身上,自然就无法观察孩子的需要,理解他的感受。
孩子生病这件事,最能反映出妈妈情绪控制的能力。焦虑的妈妈一看见孩子生病就会马上慌了,无论多晚都带孩子去医院看急诊。她完全被孩子高烧不退会引发惊厥,甚至诱发癫痫发作等灾难性的幻想所控制。她会不断指责白天负责看孩子的婆婆,或者自责自己当天为什么去上班,好像如果自己在场,孩子就不会得病似的。生病后,孩子本身就很难受,需要妈妈的安抚。而焦虑妈妈完全陷入自己的情绪之中,于是孩子就更加痛苦。而情绪稳定的妈妈突然发现孩子生病,也会很着急,但同时她会进行判断:思考是婆婆白天带孩子出去玩着凉了?还是被其他小孩传染感冒病毒了?再根据不同情况来灵活地应对。她会很自然地跟人倾诉自己的感受,但不会指责婆婆。情绪稳定的妈妈有更多思考的空间,能理解孩子当下的需要,给予他不多不少的满足。
在中国,妈妈们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情绪问题是焦虑。焦虑妈妈可能从小就没有或者极度缺乏积极的母爱体验和家庭温暖,没有安全感,经常处于担忧之中。另一方面,有了孩子,她又会想:“我小时候没体会过的母爱,我要给我的孩子。”这种补偿心理,让焦虑妈妈不顾孩子的需要,对他过度满足。
在刘华清的门诊中,也有很多表面很完美内心很焦虑的妈妈。有一位妈妈非常优秀,拥有国际名校的博士学位,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做高管。因为担心女儿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很多早教班。女儿上学后,她要求孩子门门功课都要100分。在生活细节上也追求完美,在卫生清洁方面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被完美妈妈从小挑剔到大的女儿,不仅心理压力过大,而且对同学要求很苛刻,人际关系很差。后来,女儿还出现了人格偏离正常的倾向。
所以,刘华清经常建议妈妈们不要做一个“完美妈妈”,而是做一个“刚刚好”妈妈,轻松、自在地与孩子互动。如果妈妈低焦虑,那么,她就能够设身处地地观察孩子的需要,试探地去满足孩子的需要,跟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