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莱西青岛国内视频金融房产教育时尚美食美容健康旅游汽车副刊平安魅力工业环境民生媒体理论

旧物的温度

2017-04-10 08:51:40    来源:    编辑:
旧物.jpg
 
  天色暗下来,四周一片寂静。这样的夜晚,母亲收拾完碗筷后,就会坐在那台缝纫机前,借着油灯开始缝纫。缝纫前,母亲先是“认针”。晃动的灯影下,母亲弯着腰,她的影子映在土墙上,像一张被烟熏暗的年画。她把头垂到和针眼平行位置,眯着眼,瞅准针眼,用拇指和无名指捏住线头,把线头送进针眼,另一只手从针眼一侧接过线头,轻轻一拉,一个“穿针引线”的过程就完成了。很快,屋里便传出缝纫机“咔嚓咔嚓”的声音。
  在站前街,我家是最早有缝纫机的家庭之一。那是一台上海生产的脚踏式缝纫机。在那间小屋里,我常常放学后一次又一次地轻踩那个踏板,听转轮咔嚓咔嚓的声音,然后慢慢安静下来。那年月,人们衣服的颜色比现在单调得多,不是灰便是蓝,要不就是黑色。人们的表情常是怯懦或者麻木的,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记。
  那些年,缝纫机是我们家的一员。因为生活贫困,母亲用做衣服挣的钱补贴家用。母亲心灵手巧,有一手好缝纫活,是站前街有名的裁缝。周围四邻八舍的乡亲宁可多跑点路,也要找我母亲做衣服,而母亲不管人家给钱多少,只是和蔼地答应着。所以,母亲的缝纫活儿一直不断。母亲做衣服时先要用软尺量尺寸,再按照尺寸,用纸剪出一个衣服样子。方法虽古老,却用尽心思,属于典型的手工定制。母亲白天去车站打杂工,晚上把家务事料理完,就坐在缝纫机前暗淡的光线下,不断脚踏缝纫机。我和弟弟每天都在“嗒嗒嗒”的声音中入睡。半夜醒来,常见母亲仍然在油灯下做衣服。
  那些年冬天特别冷,车站街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在那些寒冷的冬天,母亲悄然立在灯影下,不断用手丈量着我们的身体,合计着春节得多扯两尺粗布,兴奋的眼神里含着几分愁绪。小时候,我们最盼的就是过年,每逢过年都有白馒头吃,还有新衣服穿。那些日子,母亲是最忙碌的,白天准备年夜饭,晚上还要为我们赶制新衣。越近年关母亲就越忙,她的眼里充满血丝,却依旧满是柔软温情。
  逐渐,我们开始去商场买衣服穿,来找母亲做衣服的人也少了。那几年,母亲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她由一个受人敬重的老裁缝,变成一个儿子们的“煮饭婆。”我们家经常来敲门做衣服的人消失了,那个有名的裁缝渐渐被人淡忘。这时,母亲的神情里多了几分惆怅、几分失落,虽然她不说,但还是看得出来。她的地位如同那台立在房间角落里的缝纫机,显得异常孤独。
  母亲去世后,我把老房子卖掉了,一些杂物送给邻居了,只把那台缝纫机带走了。从它那斑驳的机头和漆皮脱落的机架,再到步履沉重的机轮,都可以看出它的苍老。
      那台落满尘土的缝纫机、那些母亲亲手缝制的衣服,还有衣服上反复补过的补丁,都布满了母亲的手纹和温度。

                                        (张毅)
大家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 鲁ICP备15020372号-1|鲁公网安备 37028502160105号Copyright 莱西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