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军
春节匆匆七天假,前三天跟父母相看两不厌,双方都保持体面,扮成形象大使,但接下来的几天就进入了冲突期,父母嫌你懒,你嫌父母唠叨。我有个朋友每次从老家回北京都觉得如释重负,他说七天假期应该是有科学依据的,不能再多了,再跟父母待下去,怕是真要断绝关系了。
但偏偏在2020年的开端,不但是家国梦要经受考验,儿女情也接到了新的挑战:假期延长,不方便外出,你跟父母、爱人能和谐相处多久?
大家的情况一般都走向了两个极端。一种是疫情之下,跟父母、爱人相处的时间更多,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也变多,感情更好了;另一种是因为对待疫情的态度不同,频繁吵架,关系好像变差了。
无论更好,还是更差,其实都是在“变好”,甚至吵架和争执都是一种“变好”的可能性。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关系的变化,正是源于我们和父母、爱人的沟通变多了,对彼此的了解也更多了。
朋友前几天因为父母不戴口罩特别生气,她说“我爸妈怎么这样”?我们对父母不了解,才会想不到他们“是这样的”,我们跟父母鲜有深度沟通,所以才不知道有分歧时如何达成一致。同样,父母也不了解我们,但至少通过这次疫情,他们对年轻人的焦虑和压力,对年轻人的主见和进步,又多了一点体会。了解和体会的积累,总有一天会转变成理解和接纳。
疫情之下的春节,关系中的真实得到了更多展露的机会。虽然真实并不总是美好,真实里也有分歧、矛盾和伤害,但真实的力量在于它能让感情产生链接,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肤浅。
朋友觉得自己可悲,父母原来这么不相信自己。疫情来得突然,父母对我们的不信任却并不是突如其来。在面临突然的危机之时,我们才终于有了一个机会看清,关系中彼此缺失什么,需要什么,而在生死的宏大命题之下,我们也终将意识到,哪怕争吵,都是出于爱。
争执和吵架的本质不是力量的对抗,至少在这次事件下,吵架是因为双方都暴露了自己的脆弱,且都想让彼此变得更强大。疫情面前,无论是父母还是我们,可能都会有不同以往的焦虑表现。这个时候,让我们做彼此的“容器”,能包裹住多少脆弱,就能提供多少安全空间。
跟父母也好,爱人也罢,所有吵架的终极目标都不是想要证明谁对谁错,而是想要获得更多关注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