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放
三十年前,我初到姑苏古城,住在胥门,见过船帆。我住的河边平房,在胥江与环城运河相交的皇亭街,既能看到运河的船,又能看到胥江的船,让人联想到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名句。但后来随着住址搬迁,我再也无缘见到船帆,深以为憾。
我很怀念这河上帆影。在有限的知识储备中,除了“诗仙”在黄鹤楼上送故人孟浩然去广陵的吟诗作别,至少,王湾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句,感觉也可与之并驾齐驱。诗句不但描摹了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的自然画面,抒发了扬帆东下、气概豪迈的诗人情怀,而且在文学史上,还被后世称赞为仿佛预示了盛唐诗歌的前景,散发出一种壮阔的时代气息。
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我的祖国》中,开头几句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首歌是战争题材电影《上甘岭》的插曲,影片中,干渴的战士在异国他乡与敌人血战,在坑道中他们听到女卫生员唱起这首歌曲,立刻眼睛发亮,眸子里仿佛映现故乡的河流与河流上的白帆。
不知从何时开始,船帆成了一个远去的文化符号,除了偶尔可见的帆船赛,其他时候,运河上、江上很难再见到船帆的身影。
如今,太湖上倒还可以看到五桅杆大帆船,但发挥的只是站位扮靓的风景作用,并不随船队进入太湖捕鱼和航运。
帆之于水,就像羊群之于草原,雁阵之于蓝天……江南水城远去的帆影,让人心中多少有些遗憾。
回眸姑苏城的帆影历史,可从由楚去吴的伍子胥说起。伍子胥在吴地获得重用,忠心报效知遇之恩,为吴国的富国强兵做出重大贡献。其中之一,就是他“象天法地”“相土尝水”,领着开凿胥江,引进太湖水。伍子胥成功开凿胥江,巍巍姑苏城因此建立。正因如此,苏州人千百年来的端午节,都纪念伍子胥。
让人欣喜的是,在今天的姑苏城,我又看到了另一种帆影。
这方水土养育的人民,在时代的召唤下,勇立潮头,迎风扬帆,乘风奋进。
近年,国家启动长三角经济建设一体化战略,苏州人顺势办起文化旅游节,眼下正渐入佳境。应邀而来的沪、浙、皖以及江苏本省的文旅项目交流切磋,“美美与共”。诸多妙棋中,必有一着会落在古运河上。近二十年来,为减轻运河航运引擎噪音和排放对古城的影响,运河苏州段已经成功改道,浩浩船队已经绕道古城。以敬畏历史、尊重自然的态度面对大运河故道、水工设施、历史街区、文物遗迹等宝贵遗产,人们用虔诚与才情来书写新的篇章。
大运河列入世遗,又为大运河带来新机遇。苏州环城的运河故道,正在推进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和运河历史文化保护的样板工程,要让大运河与古城的千年文脉交相辉映。
有识之士提出,可以让不再承载大运河航运的城中运河故道,重新张起船帆,带动休闲旅游。那失而复得的帆船将迎风鼓楫,市民和游客慢悠悠地荡舟古运河,在蓝天碧水间体味先民的艰辛劳作和充实生活。一缕文化遗存的帆影,维系着运河和古城的“根”和“魂”。
新中国七十华诞前夕统计,今天的苏州市,以占全国0.09%的土地面积和0.77%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1%的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全国7.7%的外贸进出口值。下辖四个县级市,均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十名。百舸争流的时代大潮中,苏州就是千帆竞发中耀眼的一叶白帆。
悠悠帆影,从远古迤逦而来,向未来自信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