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邬时民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并创造了晚唐诗歌高峰,人称“小杜”,以别于“大杜”——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说到杜牧,给人留下一个风流诗人的印象。其实,杜牧是唐代诗赋古文书法的高手。他参加科举考试以一篇《阿房宫赋》令洛阳纸贵、粉丝潮涌,另外他还熟谙兵法,是颜值、才华和实力集于一身的文武双全人才,令不少人眼羡生妒。
杜牧之所以被戴上风流诗人头衔,主要是他偏爱写女人的诗,其中有人们所熟悉的《张好好诗》。《张好好诗》让杜牧声名鹊起,但背后也有一个令人忧伤的爱情故事。
杜牧与张好好是在南昌沈传师府上相识的。沈杜两家是世交,沈传师时任江西观察使。当时杜牧26岁,尚未婚配,已进士及第,风华正茂。而才貌双全的张好好13岁,是乐籍中的官伎,琴棋书画皆通。后来,两人经常在宴会上见面,张好好倾慕于杜牧的满腹才情,杜牧爱上张好好的色艺双绝。为此,他俩时常荡漾在湖中,卿卿我我,爱得死去活来。
然而,本该完美的才子佳人姻缘,却被插进的一杠所拆散。因为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也看上了张好好,很快纳她为妾。张好好作为沈传师家中的一名家妓,根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杜牧由于官居低位,在沈传师手下做江西团练巡官,也无力与上司的弟弟一争高下。
张好好出嫁时留下一诗:“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杜牧看到此诗,心中凄楚,连夜赶到湖州张好好居住地去见她,谁知张好好自知他嫁而心生愧疚,不愿相见。无奈之下,杜牧只能原路返回,以后两人一直没能见面。
悲凉之下,杜牧写下了笔调缠绵旖旎的《张好好诗》:“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杜牧在长安因抑郁病重逝世,终年49岁。而未能成眷属的有情人张好好真可谓情深义重,居然瞒着家人到长安祭拜杜牧。在杜牧墓前,张好好想起当年两人柔情似水的甜蜜经历,不觉悲痛涌上心头,忍不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悲惨的一幕,留下了张好好为心爱之人殉情的凄凉故事。
话分两头,后来杜牧离开沈传师来到扬州,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即“牛李党争”中牛党的党魁——幕中作掌书记。掌书记是负责“文辞之事”的要职,由此可见牛僧孺对于杜牧才能的重视。
也许是世交的缘故,在沈传师幕下,杜牧还比较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但是离开沈传师辖地后,杜牧没有了约束力,做出了一些有悖身份的举动,甚至称得上是荒唐之事。
当年的扬州是最繁华的商业都市,除了商业发达,还有众多的秦楼楚馆,与唐代文人墨客喜欢逛青楼一样,杜牧也不例外。杜牧每夜私行出游,不乏青楼之地,牛僧孺知道后碍于面子,不便劝说,于是密派兵卒30人在暗地保护,而杜牧始终没有觉察。等到大和九年(835年),杜牧赴京就任监察御史,牛僧孺摆酒为他饯行,规劝他检点品行。杜牧起初不愿承认,牛僧孺就命令丫鬟取出书匣,里面都是街卒的密报,写着“某夜,杜书记过某家,无恙。”或是“某夜,杜书记宴某家,无恙。”见书证铁硬,杜牧无可辩驳,只能认错,流泪下拜,表示谢意。
后来,他写下《遣怀》诗追忆了这一时期的生活:“落拓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就是杜牧戴上风流诗人之冠的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