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杰
王三从老家带到学校给大伙儿分享的“灯影牛肉”,是最能唤醒味蕾功能的学生时代记忆之一。
昨晚,信步遛进附近校园内一家超市,蓦然间货架上陈列的一款食品被顾客给予了意外惊喜的礼遇,似是故人来般不假思索地探入手中,阔别已久的“灯影牛肉”与三尺垂涎同步生成耦合关系,还没等扫码付费,即已开动马达盘算是就着面条吃还是啃个大馒头。
次日晨,除了沐浴更衣焚香等奢华程序省略以外,其他各种情绪唤醒及味觉调动一个都没少。面条出锅,灯影的食品袋如封印似加持般被郑重其事地打开,而味蕾早已被不曾消弭的记忆完全激发,精神抖擞地进入斗牛状态。食品袋里面依然熟悉的小分装袋被小心翼翼地用绵力撕开,嗯,麻辣香味儿清晰可鉴。可,就在入口的那一刻,滋味呢?没啥感觉;美味呢?没啥感觉;香味呢?没啥感觉。憾和汗,脑子里冒出来的竟然是“怎么这么个味道?”边吃边远远离开了老三、离开了昌平、离开了昨晚重逢的意外惊喜。
食品本身的品牌及质量丝毫不疑,而味蕾本身的功能和记忆显然手忙脚乱。“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还在,美味不复,可谓物是人非。思绪在近30年间的时空隧道来回穿梭了几遭,若有所悟:有滋有味在彼时,那是学生食堂大门开启的一瞬间饥饿的气浪能把门玻璃撞破的年代,那是晚上十一点一块干脆面会被六只饿狼同时伸爪瞬间捏到粉碎的年代。是的,那个始终残存在记忆深处的有滋有味,就是物资匮乏吃嘛嘛香的滋味。其实,何止“灯影牛肉”,吾辈几乎都有同感,小时候,馒头米饭比现在的香,猪肉烧鸡也比现在的香,大白兔、老冰棍、什锦饼干、罐头汽水……只要说吃的,都能列出一串清单,且绘声绘色地描述其刺激味蕾的重点、焦点和要点。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因为除了能记住的那些年的美味清单以外,剩下的就是空白页了。而对小时候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坐的车子,几乎鲜有人津津乐道。
刁蛮的味蕾,暴露了食客的贪馋,印证了时代的丰足。“民以食为天”,现如今单就说一个“吃心眼”,酸甜苦辣咸淡香臭皆可入味,煎炒烹炸煨烧焗扒料理飞花,饮食进档为美食,口味提升为品位,对产品的物质消费亦迭代为文化消费。老味道的口感不再,正应了那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显然是应接不暇的美食把味蕾宠坏了、喂刁了。胃口已足、未来可期,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种植技术、食品工艺、储运流通等,只会让菜篮子米袋子饭桌子更加优渥,只会让日新月异的生活更加美好。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直在改变着的,是我们的昨天;一直在运动着的,是我们的今天;一直在期待着的,是我们的明天。
(写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