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前468—前376)战国时鲁国(一说宋国)人,名翟。墨家创始者。曾为宋国大夫。初“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病民,久服伤生而害事” (《淮南子·要略训》),乃另立新说,聚徒讲学,徒属满天下,形成墨家学派。与儒家对立,并称“儒墨显学”。注重实践,具有“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吃苦精神。一说《墨子》中《天志》、《明鬼》两篇是其学说基础,一说《兼爱》、《尚贤》是其学说中心。其学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上》)。主张人与人之间应“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尚贤下》)。提出“非攻”的主张,抨击“攻伐无罪之国”的掠夺战争。曾阻止鲁阳文君攻郑,折服公输般而阻止楚攻宋。反对“无故富贵”的世卿世禄制度,主张“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尚贤上》)的命题。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为了改变人们相互攻击的社会纷乱状态。反对浪费,主张“非乐”、“非葬”,“去无用之费”。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死”。提出检验言论是非的“三表法”:“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非命上》)《天志》、《明鬼》两篇仍保留鬼神宗教形式,未脱殷周传统神权思想的外壳。墨子学说的继承者,一支注重研究认识论和逻辑思想,成为先秦名辩思潮的重要派别;另一支推行墨子的宗教思想,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汉代以后,墨子思想逐渐湮没。《墨子》一书是研究其思想的主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