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华
我家年年都做挂历。此“传统”起于2008年,即儿子出生后的第二年。
许多家庭都有拍照记录宝宝成长点滴的习惯,我也不例外。那时还用相机,每隔一阵导入电脑,十天半月选出一些,去冲印店洗出来,没事就一张张看,看得心花怒放。2008年某天,儿子快一岁了。我又去洗照片,发现冲印店搞了新花样:可用照片做挂历,我兴致勃勃地回家,选儿子照片去做挂历。
我原本就喜欢拍照后分文件夹存储,某时某地某事,清清楚楚,一年下来足有几十个文件夹上千张照片。从开始做挂历起,才发现照片竟有这么多,我一张张回看挑选,如同回放儿子的成长历程,回味一桩桩或甜蜜或烦恼或啼笑皆非的过往:吮指傻笑的,攥拳大哭的,跌跌撞撞蹒跚学步的,可怜兮兮输液仍紧抱奶瓶的,拿小手抓饭硬往爸爸嘴里塞的……这哪是一张张照片,这分明是精彩纷呈的成长“表情包”啊。
十天后挂历上了墙,我和老公左看右看,怎么看怎么满意。以后每一年,我都会精选儿子当年照片拿去做挂历。
一天,儿子的爷爷来家里,习惯性地这瞅瞅那转转,转到客厅时,他望着挂历惊喜万分:“哎,这不是彭彭吗?他上挂历啦?”我忍俊不禁:“是呀,你孙儿当挂历明星了。”
“哎呀,还有这新鲜玩意啊!”爸爸看了又看,又小心地伸手摸了摸:“好看!新鲜!”忽然扭头认真地问:“这个贵不贵?”
“不贵,就100多点。”听我报价,爸爸眼神明显黯了黯。他盯着挂历犹豫半晌,终于下决心似地回头:“嗯,这个,明年能不能替我也做一本?”似乎怕我不答应,他赶紧补充:“我给钱……”
“说啥呢!”我有些恼火,又有些惭愧。怎么没想到给两家老人各做一本?看我们又上班又带孩子,老人们今天端一钵鸡汤,明天送一床新被,这个帮着洗澡,那个帮着烧水。从那以后,每年挂历做三本,我们自己一本,两边老人各一本。
挂历一到,我便分别打电话。几个老人兴冲冲赶来,迫不及待地观赏。若哪年我太忙没顾上做,他们便适时提醒:“今年还做挂历吧?莫忘了我那本啊!”而每年新挂历一到,取下旧的,小心卷好收藏。“一年一本,就像娃娃的成长相册,值得保存呢。”他们说。
每年,选照片,前期处理,设计文字,排版……我干得兴致勃勃。老人们呢,简直把做挂历当成了家庭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式,一种在他们看来,比中秋吃月饼、端午包粽子、春节灌香肠还重要的经典节目。
此时,几个老人正细细欣赏儿子的“表情包”,一个个眼神发亮笑纹舒展,不时互相望望,七嘴八舌:“娃今年猛长了一截呢。”“嘿,这张多有意思!谁拍的呐?”“哈哈你个老头子啥记性,他生日那天他舅舅给拍的嘛!”
看来,“年度表情包”带给全家人的快乐以及深远意义,早已远超物品本身。有人说,生活就是实实在在地过日子。但我还想说,过日子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充满爱的仪式感,能让平淡生活变得有趣味,更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