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道荣
毕业20年后的大学同学聚会,大家的变化都很大,然而,最让我们意外和吃惊的是,我们的一个同学,放弃中文,改行去研究数学了。
她现在是一所大学的数学教授。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了家乡的县政府工作,两年后,考取了研究生,学的却不再是中文或相关专业,而是数学。一个读了四年中文专业的人,却去考了并且考取了数学专业的研究生,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后来,她又读博,留校任教一直到今天。
她的经历,勾起了大家强烈的兴趣。我们都很好奇,怎么就转行去搞起了数学?
她笑笑,说,其实读大学后,她就后悔自己高中时选择了文科,后悔高考志愿选择了中文系。中学时,她的数学和语文成绩,就都特别突出,既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又是数学课代表。她的父亲是本校的语文老师,在高二分科时,极力主张她选择文科。她自己虽然有点摇摆不定,放不下热衷的数学,但又觉得,自己也还是蛮喜爱看小说的,身上很可能遗传了父亲的文学细胞。于是,她选择了文科班。高考成绩很理想,数学近乎满分,语文成绩也很优异,于是,顺理成章地读了中文系,成了我们这帮文学爱好者的同学。
可是,进了大学后,她才慢慢发现,自己虽然语文成绩很好,也喜爱读读小说什么的,但那根本不是对文学的热爱,文学作品之于她,就和其他也喜爱小说的理科生一样,只是一种消遣。她发现,一部红楼梦,远没有一道立体几何难题,让她饶有兴趣。
若干年后,我们才知道,大学期间,她就经常跑到数学学院的课堂上蹭课。她也是唯一一个在文学课堂上,偷看微积分的人。她笑着说,能和我们成为同学,她自然开心得很。但学习中文,那真不是她的意愿,至少,中学时代,她其实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心意。所以,后来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数学,重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
我们一直以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心意。而事实有时不是这样,很可能像我的同学那样,一开始的时候,就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前段时间很流行的英国电视剧《唐顿庄园》里。庄园管家卡森,年轻时曾经与好朋友查理一起,在一家剧院工作,卡森爱上了一个女孩,熟料,查理却一脚插了进来。在卡森和查理两个男人之间,女孩最终选择了查理。卡森悲伤离去。而酗酒又懒惰的查理,与那个女孩的生活却并不如意。若干年后,查理告诉卡森,她死了。查理在与卡森告别时,说出了一个秘密:女孩在临死之前说,她真正喜欢的男人其实是卡森。
她终于明了自己的心意,并在临终之前,说了出来。只是这明白,显然来得迟了点,她自己的,卡森的,包括查理的人生,都由此而彻底地改变了。
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心意,真的是一件无奈而悲哀的事情,它会让我们在虚假的心意之下,沿着错误的轨迹,徒耗生命。
当我们在作出某种选择或决定的时候,也许问一次自己的内心还远远不够,反复地审视自己的内心,多追问几次,才能更加接近自己内心的真实意愿。
而一旦明了自己的心意,什么时候掉头都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