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本书都在想,但愿你的光明路上,有我曾伴你前行。
春天不是读书天。孔老夫子说过,春天嘛,应该携上三五好友出门踏青,再一起泡个澡,喝酒吟诗、伸伸懒腰、做做白日梦,快乐地荒废一个美丽的日子。
既然春天不适合读书,干吗还要喋喋不休?
书这个东西如世上任何一种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判角度。喜爱崇敬者,视书如宝贝,书房比闺房更神圣不可侵犯;厌恶轻视者,视书为鸡肋,把家里所有的书都当废品处理也无所谓。读书者固然自命清高,但世上确实也有不爱读书之人。读书只是习惯和兴趣而已,不要等同于教育或者教养,不能用是否爱读书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高低。不要上纲上线,也不该党同伐异。说实话,都是血肉之躯,谁也不比谁高多少。
喜欢逛旧书店,曾经为这种模仿文化人的行为偷偷窃喜,其实也就是一种自我催眠。很多次买到了有作者签名甚至题字的旧书,“XX老师惠存”,粗略地翻翻,不免为一腔热情的作者感到遗憾。不一定是老师就一定是爱书的,即使是爱书,也不一定能看得上你的书。一切事物总得有个归宿,对于一本书的命运来说,是尘封角落慢慢落灰,永远无人问津,还是贱卖废品收购站,回收再利用,打成新纸服务人类更为悲惨?或者说,更有价值?
文如其人?见字如面?中国人看重文字,也往往容易把文字背后的人幻想化甚至理想化。要知道在这世界上,没有比文字更会伪装和说谎的东西了。粉红色的少女文学,青涩的校园故事,它的作者可能是爱吃大蒜、大腹便便的抠脚大叔,为了谋生一晚上五篇大作就能诞生;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作者可能是个高度近视,体育从没及格的宅男小哥。“XX秘籍究竟流落何方?请听下回分解”,然后接着吃自己的外卖盒饭。如果规定,所有作家的作品都得百分之百契合自己的真实经历与实在想法,相信我,这世界上能看的书会少之又少。
所以书里的想象力、好奇心、白日梦,是个理想国。当然,还有你写不出的诗和到不了的远方。书能做的,只是让你心中风驰电掣的火车在一个乡间小站莫名其妙地停留一会。乘客们都在熟睡,没什么人要下车。你裹裹大衣、在荒野的黑暗里点根烟,抬头一看居然漫天星斗,你突然笑了。
书,可以作为敲门砖,可以当挡箭牌,可以打发时光,可以传情达意。你若喜欢,也可以拿来当枕头,垫在脚下摘树上的果子,打仗时搬去街上当街垒,或者夏天用来打蚊子。我说的只是比喻,真正的读书人肯定不高兴了,他们不会这么干。总之,你可以借助书变成一个庸庸且实用的家伙,或者一个有趣但无用的家伙。书在你手,看不看,看多少,怎么看,就和它没关系了。
读书吧,那些在长长的人生旅途中变得面目模糊的人们,尽管这可能不会改变任何东西。你要知道它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给你任何快乐或忧伤。它默默无言,你与它见面时,最好也变得寂静无声。“人生就是两段无尽黑暗中的短暂光明”。而每本书都在想,但愿你的光明路上,有我曾伴你前行。
(郭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