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莱西青岛国内视频金融房产教育时尚美食美容健康旅游汽车副刊平安魅力工业环境民生媒体理论

广览博采为丰厚——写作材料的搜集、开掘与积累

2018-11-24 15:54:21    来源:    编辑: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指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材料是写作的基本元素,没有材料,就难以反映客观,写作就无从谈起。所以,重视和善于从客观现实中发现、采集、开掘和积累材料,便是写作者长期而又艰辛的任务。

(一)做足平时的功夫。平时做什么?就是不遗余力地积累材料,一刻也不要停下。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写文章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所写的东西离不开这个人生阶段的大客观。所以,每个立志于写作的人就需要用所有的可以利用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寻找、开掘和记忆自己人生世界的客观现实。
《红楼梦》里有这样的话:“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里说的很明白,就是生活的现实到处都是学问,看深了,悟透了才能写出真实、深刻、感人的好文章。所以,写文章就要对生活,对现实人生时时刻刻注意下功夫观察和积累。也许有朋友会说:“文章是具体的,生活是泛泛的,我眼下没有发现可写的东西,也没有要写的文章题目,对生活的观察不是作‘无用功’吗?”当然不是。如果打个比喻,生活积累就像一个粮仓,仓库里有成千上万斤、成百上千种粮食,人不可能一顿就吃完了,也不可能每顿饭每样都做了,但因为“仓库里有”,就能够保证做饭的时候有东西可取,而且可以拣着品种去搭配花样。甚至手里临时有了“新料”需要配“辅料”的时候,随手就可以从“仓库”中取来。
明白了材料积累的重要,还要知道怎样去积累。按照我的习惯,就是处处留心,随时随地把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悟到的牢牢记住。对自己特别感兴趣和比较陌生容易忘记的,在当时就要观察清楚,问个明白,特别重要的就随手记下保存起来,到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翻出来用。“好脑子不如个烂笔头”嘛。中国历史上有“诗鬼”之称的唐代诗人李贺,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总是详细观察,看到或想到情景极佳处,便写在纸条上,放入自己的行囊。这样长期积累,每每就有优美的诗篇问世。宋代诗人梅尧臣随身带着一个袋子,有可以入诗的情景立即记在纸上装入袋子。这种“袋子”后来被人称为“诗嚢”。苏东坡在他的《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中有两句诗:“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是说看到、听到、想到的如果不当时抓住记下,就会稍纵即逝,再也寻不见了。所以。随时笔记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最好能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一天将要结束时理一理记下来。这个习惯养成并不容易,需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保证连续不断。
平时的处处留心,眼见、耳闻、心想、笔记,做一些当时看起来的“无用之功”,是一种“下闲棋,布冷子”的功夫。这种功夫,也是积累阅历,增加学历,丰富人生的重要方面。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是人生的箴言,也应该引为写作者的座右铭。这样长期坚持,日积月累,人生的历练丰厚了,到写文章的时候,材料就会像统帅将兵,一旦召唤,便会纷纷而来。我前些日子写了个《心系名园说揽月》的小文章,实际上就是说揽月楼的来历。这就牵扯到了那个“历”,“历”当然就不是“目前”,因为有了那个“处处留心”的前提就可以“翻记忆”了。“翻开记忆”,那不是目前的“历”便马上“历历在目”了。当年见到过、经历过、听说过、考证过的关于1977年的潴河改道,1984年的月牙湖改造以及其后月湖公园的一系列扩建改建等等的事态物景就都有了,而这些就是那篇文章所需要的基本材料。
其实,这样的事例在每个写文章人的经历中都是有的。写作技巧里有“倒述”的说法。“倒述”不就需要“翻记忆”吗?“闲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是会很被动的。
(二)毕其功于一役。这里要说的就是搜集和挖掘材料的具体化了。这个具体化也有一个层次问题、阶段问题,搜集和发掘都需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
第一,一个范围。这个范围是因人而宜的,与此相关联的是写作者的职业和兴趣。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职业写作;一种是业余写作。如果是职业写作,那就要根据自己的职业确定范围。譬如,当记者或作理论研究的,有分工农业农村、工业交通、商业贸易、文化艺术、国内、国际等等,每个人的分工方面就是自己了解情况、发现题材的范围;做秘书的也要根据分工,是党政综合的还是部门职能的?而党政综合的也有具体的分工,部门职能的也有面上的综合。用“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理论来分析,也可以说任何的综合里面都有具体,任何的具体里面都有综合。尽管如此,具体到一个人就只能局限在一个范围之内,在这个有限的范围内去发挥自己发现搜集开掘的主观能动性。到目前为止,我的经历基本上都与写作有关,其中的职责范围有综合也有具体。从一个村庄到一个单位,从县委报道组的新闻报道员到市政府办公室秘书,单位从小到大,写作从新闻到公文,工作从具体到综合,每个工作岗位都有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在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我从普通文字秘书到主管文字工作的副主任做了十几年公文,就一个县的工作来说,这个经历就是从具体到全面。那时候,我平常的工作,除了起草文件和报告,就是到部门,到基层了解情况。我自己认为,也对全体秘书说,要尽最大的努力多了解情况,掌握信息,秘书甚至应该比领导了解和掌握的还要多。因为秘书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就要满脑子是情况,工作才能主动有力。
一般情况下,专业作家因为写作题材的选择比较自由,与业余作者的情况基本相似,都可以按照自己爱好的方面确定收集挖掘材料的范围,这也是需要倾注毕生心血的。
第二,阶段性。这个阶段是写作任务确定的,搜集和挖掘材料就要服从于这个任务。譬如秘书或者分工农业和农村的记者就要根据农时划分阶段;做经济理论研究的就要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趋势划分阶段;研究世界政治的就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划分阶段等等。总之是要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来确定一个大致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里就要时时事事上紧,真抓实干,不能懈怠。我做新闻工作的时候,因为比较关注农村,所以抓住春种、夏管、秋收、冬建(冬季农田基本建设)阶段,及时把农业农村的情况写稿子向上级报刊社发,这样既能及时把当地的情况报道出去,又抓住了新闻热点,容易见报。1985年9号台风的时候我做秘书工作,从开始的气象预报,到抗台风战洪水以及台风洪水过后的生产救灾都特别关注。在这个阶段里,我除了按照总体安排直接参与做一些实际工作外,也把整个过程中的面上情况和先进典型以及一些消极因素都了解的非常清楚。台风过后,在起草的《全县抗御9号台风总结表彰大会报告》和向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情况报告》及《申请救灾支持的请示》的时候,由于一开始就重视了搜集储备,所用的材料就非常充分。
第三,具体在一个点上。一个点就是指集中作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本书所用材料的收集和挖掘,就是根据文章或书的主题要求和容量,集中收集和挖掘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了著名作家柳青,他说:“要像柳青那样,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柳青为了深入农民生活……定居在那儿的皇甫村,蹲点14年,集中精力创作《创业史》。因为他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创业史》是一部中国文学中农村题材的代表作,被誉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为一本书、一篇文章在一个节点深入生活,是搜集和挖掘材料的重要方法。譬如,写一个典型材料,一个调查报告,不仅要了解写作对象的大致情况,也需要进行近距离的接触,进行感情的交流和沟通,抓住最能表现事物本来面貌和深度、高度的材料,才能把干巴巴的事实罗列化为有血有肉,亲切感人生动作品,才能让人喜闻乐见。
一篇具体的文章或一本书所用的材料不仅仅局限在写作之前的集中搜集和挖掘,还应该注意对相关材料的“归拢”。这个“归拢”就是调动所有平时和阶段的积累,与为具体写作任务而新搜集挖掘的材料统盘考虑,从中选择“这一篇”或“这一本”之需,就能够使文章或书稿更加丰满。
(三)莫让浮云遮望眼。这话是从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诗中演化而来的。原诗是:“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首诗是王安石在鄞县知县离任途经杭州时写的。此时他刚刚三十岁,宦海扬帆,春风得意,尚不知纷纭复杂的世道人心,以为只要身在“最高层”就可以一览无余,不受蒙蔽了。而现实的世界却往往是越在“最高层”越容易被云遮雾障。因为是离基层远了,了解民众浅了,最容易被那些表面现象和别有用心之人所迷惑,所蒙蔽。大约王安石当了宰相,真正到了“最高层”的时候,也会感到“是这样”了吧?这里,我把“浮云”比着虚假的东西,把王安石的那句诗化成“莫让浮云遮望眼”引以为写作者观察事物,搜集素材之戒。         (下转第8版)
大家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 鲁ICP备15020372号-1|鲁公网安备 37028502160105号Copyright 莱西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